‌·

“四轮驱动”疏堵点 协同发力优服务

——南明区全力推动旅游提质增效纪实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8月22日        版次:A05    作者:

8月13日,游客在甲秀楼景区参观游玩。通讯员 赵松 摄

南明交警在甲秀楼景区前的西湖路上疏导交通。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冉婷林 摄

游客在甲秀楼旅游大巴“即停即走”落客点有序上车。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冉婷林 摄

游客在永乐乡干井村桃园采摘艳红桃。通讯员 赵松 摄

景区景点人潮涌动、特色街区烟火升腾、商圈消费活力迸发……入夏以来,南明区迎来避暑旅游旺季,甲秀楼、青云路步行街、花果园等地开启“人从众”模式,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释放出特有的城市激情与发展动能。

蓬勃的文旅活力背后,是对南明区旅游服务保障能力的全面考验。南明区坚持以提升游客体验感、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旅游堵点痛点问题为突破口,以开展避暑季旅游服务质量提升集中整治行动为抓手,紧扣交通环境、基础设施、行业监管、游客体验四个方面靶向发力,全力推动旅游提质增效。

畅交通 出行更高效

“一组到了吗?二组到了吗……”8月19日,在甲秀楼“城南胜迹”牌坊前,导游吴亚宾一边挥舞着手中的团旗,一边仔细清点旅行团的游客人数。全员集合完毕后,他们统一步行到位于西湖路与观水路交叉口的旅游大巴“即停即走”点等车,准备前往下一站青云路步行街游玩。

“我们导游最怕的就是‘车等人’了,特别是在景区这种人流、车流高度集中的区域,大巴多停几分钟,后面可能就堵成一串,既影响交通,又存在安全隐患。”吴亚宾说,甲秀楼这里的旅游大巴“即停即走”点特别方便,200米左右的距离避开了景区门口的人流、车流,而且都是等人齐了再通知司机过来,“人等车”的模式可以在2分钟之内实现有序上车和发车,大大提升了行程效率。

这是南明区保障避暑季道路畅通的举措之一。“针对避暑旅游旺季拥堵指数上升、‘潮汐+聚集’特征突出的特点,我们联合文旅、城管、街道等单位,在优化停车生态、警力下沉一线、强化智慧管控等方面发力,全力营造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让游客行得顺心、玩得开心。”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南明区分局民警丁伟说。

在优化停车生态方面,在甲秀楼、贵阳大剧院、博央艺术国际交流中心、花果园旅游大巴集散地等热点区域,科学设置并持续优化旅游大巴“即停即走”落客点,方便游客快速上下车;严控临时停车,加强疏导,引导出租车、网约车等车辆,避免集中在景区景点入口下客导致拥堵;规范重点区域停车秩序,针对青云市集优化环南巷交通组织,设置智慧停车场专用道、快车道、临停下客区及旅游大巴临停区;在首钢嘉源路增设旅游大巴专用夜间停放点,解决团队车辆“安家”难题。

在警力下沉一线方面,全警动员保重点,节假日及旅游高峰时段,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南明区分局机关及各一线警力全部下沉路面,保障重点区域交通安全畅通;动态调整勤务模式,花果园区域警力重点向12时至次日凌晨倾斜,甲秀楼、青云路步行街每晚固定3名警力值守;织密巡逻防控网,每日7组夜巡警力高频次覆盖南明区主次干道,联动市交管局开展视频巡查,快速处置事故及车辆故障,加强违法处罚与交通疏导。

在强化智慧管控方面,围绕花果园湿地公园、购物中心、博央艺术国际交流中心周边新增并启用28套交通抓拍摄像头,花果园大街、中山南路、惠隆路等周边秩序显著改善;优化百度地图定位,将青云路步行街终点引导至瑞金路、纪念塔、遵义路,有效分流兴关路压力,打通新华路-兴关路-遵义路微循环。

强设施 游玩更舒心

“这次带外地朋友来甲秀楼,我发现正门边的绿植周围新添了一圈石围栏,走累了随时可以坐下来歇歇脚,感觉特别贴心。”8月19日,正在景区游玩的小杨说。

今年,南明区结合甲秀楼片区提升改造工程,持续优化景区公共休息设施,在充分利用甲秀广场现有半月台8处、长椅18条及3座凉亭的基础上,对甲秀楼牌坊周边实施改造——提升相邻的甲秀广场绿化景观,拆除绿植周边原有的木栅栏,采用青石材打造兼具美观与休憩功能的石凳,进一步丰富游客的休息选择,增加游玩舒适度。

据南明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省、市相关部门指导下,该区今年启动甲秀楼片区4A级旅游景区建设和申报,接下来还将持续对游客中心、停车场、标识标牌建设和周边环境进行升级改造,持续开展旅游志愿服务,提供咨询、引导等服务,持续强化旅游景区监测系统管理,推动游览环境、配套设施升级改造,提升景区的现代化、人性化管理水平。

良好的卫生环境是提升游客体验感的重要基础,也是展现城市文明形象的关键窗口。

南明区还持续强化辖区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避暑季期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环卫工人提前作业时间,对主次干道及周边设施进行细致清理,确保景点、商圈周边的环卫设施、栏杆、线杆、路面、垃圾箱、公交站亭等无任何卫生死角,所有公共设施“见本色、无瑕疵”。同时,环卫工人在“动态保洁”中积极践行勤走动、勤弯腰、勤掏挖、勤沟通的“四勤”工作法,全力守护城市洁净与美丽。

针对公共厕所环境卫生保障,南明区坚持“软硬兼施”,一方面持续完善“硬设施”,除保障公厕基础设施正常使用外,完成125座公厕内每座至少设有吹地机和烘手器各一台的安装工作。另一方面,持续优化“软清洁”,在人流密集区域的公厕严格落实“一客一保洁”深度清洁标准,开展高频次消毒与除味作业,确保公厕干净卫生。

此外,南明区还精心选取旅游景点、商业网点、交通节点等关键区域的9座公厕作为2025年度文明公厕培育对象,以“环境有提升、管理有制度、维护有标准、服务有温度、宣传有氛围”的“五有”标准,全面推进文明公厕培育工作,并计划逐步将此标准覆盖全区125座公厕,着力为市民和游客营造更加洁净、舒适、文明的如厕环境。

严监管 市场更有序

近日,南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4家第三方住宿业平台企业相关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就网约房、民宿规范经营开展交流探讨,详细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法律法规,提出了“三个一”工作措施,全面规范网约房、民宿健康发展。

其中,严把一个“关口”方面,要求平台方严把上线房屋准入资质,建立动态审核机制,确保相关经营者“亮证亮照”经营;明确一个“规范”方面,要求平台方做好入驻商家的管理,确保房源信息发布真实准确,告诫平台方严禁利用技术手段干预商家定价、订单生效后毁约或加价、价格欺诈、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建立一个机制方面,区市场监管局与4家第三方住宿业平台企业建立定期会商机制,针对消费者投诉、商家违法线索查处、日常监管问题发现等情况,市场监管部门将及时通报平台方,切实发挥部门和平台“双线查处”合力,不断提升问题发现的精准度和问题处置的有效度。

针对住宿业的高压监管是南明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一个缩影。避暑季以来,南明区相关部门与各属地街道协同联动、凝聚合力,依法依规查处哄抬价格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全力保障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发展——

区市场监管局、区文旅局联合发布《关于暑期规范酒店住宿餐饮市场价格及旅游产品虚假宣传的提醒告诫函》,要求各经营户做到诚信经营、严格落实明码标价、严禁不正当经营行为;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立涉旅投诉快速响应机制,保障消费者合理退赔诉求,提升消费纠纷处理效率和消费者满意度。

区市场监管局组建旅游市场监管青年突击队,明确“青年突击队+专业科室+属地分局”模式,通过“集中攻坚+日常监管”整治,特别聚焦旅游景区、特色街区、网红“打卡”点、民宿酒店、商业综合体等重点场所开展“日查夜访”,确保旅游市场重点监管对象无死角、全覆盖。

区文旅局及时公布2025年南明区合法合规旅行社名单,转发贵阳市旅游行业协会发布的2025年贵阳市旅游行业第一、二季度“红黑榜”信息,为游客选择优质旅游服务商提供参考;组织执法力量开展执法检查,规范导游执业和旅行社经营行为。

区公安分局结合旅游旺季及夏季治安形势特点,有效盘活夜间警务,实现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全力当好“夜间经济”守护者。

区运管、城管、交管等部门强化执法检查力度及频次,聚焦交通枢纽、景区、商圈等客流密集区域,严厉打击违停、违规招揽乘客、占道经营等行为。

兴关路街道联合区消防救援大队开展“地毯式”安全排查,重点检查商户电气线路敷设是否规范、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是否畅通等情况,全力保障市民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

据了解,自7月南明区避暑季旅游服务质量提升集中整治行动开展以来,该区累计出动工作人员4000余人、执法车辆270辆,检查商户780余家;整治“门前三包”问题214起、取缔占道经营1580余起、规范门面延伸占道910余起;检查运营车辆558台、社会车辆32辆次,约谈4家出租车企业,立案处罚7起;查处“三车”违法11641起、酒醉驾194起、非法改装违法行为11起;收运重点区域垃圾140余吨;核查旅行社95家次、导游68人次,立案查处51件,罚没款项46.5万元,发放旅游法普法宣传册220份。

优体验 玩法更丰富

8月9日,2025全国体育文化宣传推广活动暨美丽中国·全民健身跑(贵州·贵阳站)在南明区永乐乡鸣笛开跑,吸引3000余名跑友参与,其中外省跑友近700人,主要来自湖南、重庆、湖北、河南、山东等地。

“我是从湖北专门过来参加这次比赛的。这次过来不仅体验了‘爽爽贵阳’的清凉舒适,还感受了南明区永乐乡的文化和美食,是一次身心愉悦的旅程。”活动现场,参赛选手程锐说。

“赛事三进”工程(进景区、商圈、社区)全面铺开、“爱乐之城”演出体系渐成规模、文化研学活动独具特色……今年,南明区锚定“展示形象、服务游客、推动消费”的使命担当,精心谋划了2025年避暑季112项活动。

一场场活动的相继举行,不仅是该区丰富游客体验,提升“爽爽贵阳·甲秀南明”城市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的鲜活实践,还是该区以文旅活动为支点、推动“文商教体旅”深度融合、实现区域文旅能级跃升的创新探索。

今年以来,南明区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持续做好“六爽”文章,聚力擦亮“爽爽贵阳·甲秀南明”城市品牌——

聚焦“资源”,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以甲秀楼片区4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抓手,高标准推进“一河一道两片”文化景观带建设,创新开发城垣步道City Walk、阳明文化路线等特色产品;将“科甲挺秀”“青云直上”“状元及第”等特色文化品牌融入旅游产业链,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依托青云路步行街、曹状元街区等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系统策划“非遗夜市”“黔韵长桌宴”“咖醺生活节”等活动,加快推动“四精”城市生活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聚焦“客源”,推动产业业态升级。针对不同客群需求打造差异化产品:为音乐爱好者举办“1+5”常态化路边音乐会;为亲子游客推出“寻迹南明城垣”等精品旅游线路;为银发族布局永乐乡“艳红桃”采摘路线及特色民宿;为年轻游客打造甲秀楼灯光秀及非遗美食“打卡”点,更好满足游客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聚焦“服务”,完善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全服务链。在“吃”方面,改造甲秀楼周边120家餐饮店;“住”方面,新招引10家酒店;“行”方面,加强交通整治确保畅通;“游”方面,打造“城垣公园”等沉浸式产品;“购”方面,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娱”方面,谋划112项避暑季活动。同时,制作《南明区文旅宣传片》等新媒体内容,完善“甲秀宝”智慧平台建设,持续提升服务品质。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冉婷林

■亮点点击

永乐乡——

田园风光引客来

乡村振兴展新颜

近段时间,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永乐乡成为贵阳周边短途游的热门目的地,当地的农家乐成为游客体验乡村生活、品尝地道美食的首选,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走进永乐乡水塘村的“观李园”农家乐,院子里热闹非凡。十余口柴火灶台支起铁锅,现宰的土鸡与秘制酱料在锅中翻炒,随后加入土豆、豆腐等配菜一同焖煮,瞬间,浓郁的香气弥漫开来,引得游客们垂涎欲滴。

“我们的柴火鸡选用林下跑山鸡,用果木柴慢慢烧制,鸡肉鲜嫩紧实,秘制的本地酸汤豆腐吸饱了汤汁,再夹几块脆甜爽口的白萝卜和红萝卜,和米饭搭配堪称‘灵魂组合’,这个周末,我们接待的游客大概有20桌,这两天的收益大概有上万元。”观李园相关负责人陈燕玲说。

如今,柴火鸡已成为永乐乡的招牌菜品,人均消费约68元,每到旺季,食客众多,常常需要提前预约。游客张先生品尝后赞不绝口:“在这里,吃着热气腾腾的柴火鸡,这种滋味可比城区餐厅可口多了!”

“周末带孩子来摘桃子、吃农家饭,还能在田埂上散步,特别舒服!”贵阳市民李女士说。8月正是艳红桃成熟的季节,像李女士这样到永乐来体验采摘快乐的游客很多,亲手采摘品质上乘的艳红桃,再到萌遇桃花岛品尝特色桃胶鸡,这种以桃胶入味、小火慢炖出来的鸡肉,肉质紧实,口感鲜美,还带有桃子的鲜甜,让游客们大饱口福。

除了摘桃子、享美食,永乐乡还是一个亲子度假的绝佳去处。清晨的阳光吻上桃林的梢头,乡间的草坪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不同于城市里封闭的游乐空间,这里的乐趣从踏入大门的那一刻起就与自然紧密相连,草坪上的秋千,儿童乐园里的蹦床、滑梯……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在阳光下尽情地奔跑,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我们常常几家人约着带孩子来这里,孩子们可以自由玩耍,我们大人也可以享受美好的假期,很推荐!”老熟客孙女士说。

永乐乡距贵阳市区仅20余公里,交通便利,森林覆盖率超过40%,素有“贵阳后花园”之称。近年来,永乐乡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采取“农业+旅游”模式,推动农家乐改造升级,地道的农家美食和丰富的农事体验活动,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让永乐乡的农家乐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田园生活的魅力。目前,永乐乡已有20余家农家乐,带动百余位村民就业。

“去年,全乡接待游客超29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和就业岗位增长明显。”永乐乡相关负责人说,农家乐的兴旺不仅盘活了闲置农房,还促进了当地草莓、桃子、葡萄等特色种植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下一步,永乐乡将对农家乐在卫生、服务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并积极开发更多深度体验项目,让游客留得下、玩得好,让乡村振兴的路走得更远。

通讯员 孙燕潞

本版稿件由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冉婷林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