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多交战,苏丹武装冲突双方经历攻守转换,战局陷入胶着状态,但冲突远未停止。
近日,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在其控制地区成立“平行政府”,以对抗苏丹武装部队成立的现行政权。双方对立加剧,和谈停滞,内战短期恐难结束,未来走向不容乐观。
政权并存 僵局难破
冲突初期,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凭借其作战经验,一度完全控制中部杰济拉州及西部5州,并在喀土穆等另外4州占据上风,迫使武装部队将行政首都迁至红海边的苏丹港。但自2024年9月起,苏丹武装部队反守为攻,相继收复森纳尔州、杰济拉州、白尼罗州、喀土穆州全境及北科尔多凡州部分城市。其中,今年3月收复首都之战成为战争转折点,武装部队通过此战积累了城市作战经验,士气和战力得到提升。
目前,整体而言,苏丹武装部队掌握战略主动权,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处于防守态势,暂时形成对峙局面,内战长期化风险加大。
苏丹武装部队控制苏丹东、北和中部,控制区域面积约占全国四分之三;快速支援部队仍控制西部达尔富尔地区大部及科尔多凡地区部分区域。双方近期交战集中于西部地区,北达尔富尔州是争夺焦点。该州归属不仅关乎冲突走向,也涉及重要经济利益——对双方来说,当地金矿和石油资源都是重要收入来源。
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及其盟友于7月宣布成立“平行政府”;在苏丹主权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布尔汉的授意下,苏丹过渡政府于8月26日初步组成。苏丹政府强烈谴责“平行政府”为“非法组织”。联合国安理会8月13日发表声明,拒绝接受苏丹快速支援部队7月宣布在其控制地区成立“平行政府”。
分歧严重 和谈停滞
苏丹冲突爆发以来,联合国、非盟、美国、沙特阿拉伯等多个国家及地区和国际组织出面调停,呼吁停火止战,通过对话解决危机,但均未取得实质成果。
9月12日,由美国主导,沙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埃及参与的四方会谈就解决苏丹冲突发表联合声明。苏丹外交部随后回应说,苏丹政府支持有助于结束本国冲突的地区和国际努力,但拒绝不尊重苏丹国家主权、国家机构合法性的外部干预,强调有关本国未来的讨论须由苏丹人参与主导,且不能将快速支援部队与武装部队置于同等地位。
苏丹调解僵局的形成既源于冲突双方的内在症结,也与调解层面的多重问题密切相关。
从冲突双方来看,一是双方分歧严重,均不愿妥协;二是双方都想在战场上获得优势,以便在谈判时抢占有利地位;三是冲突双方认为部分调解方选边站队,不认可其调解立场;四是目前双方焦点放在西部战事、组建政府及重建各自控制区域,和谈意愿不强。
苏丹分析人士阿尤布·阿卜杜勒·哈菲兹指出,当前的调解机制与方案存在三重缺陷:外部利益侵蚀苏丹主权、本土诉求遭到忽视,以及调解方案浮于表面,致使调解沦为地缘竞争延伸而非真正的和平工具。他表示,现有调解方案大多忽视苏丹内部愿景,缺乏对当地复杂现实的深刻认知,仅聚焦短期停火条款,未触及权力分配、资源争端等冲突根源,亦未构建通往全面政治解决的明确路径。
零和博弈 长期对峙
苏丹冲突已陷入难以打破的僵局:军事解决因双方均无压倒性优势难以实现,政治解决需要长时间建立信任,外部干预需中立且符合苏丹利益才能奏效。受多种内外因素共同影响,苏丹局势未来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冲突双方或将长期对峙。
苏丹作家、政治活动家海德尔·赛义德说,苏丹武装冲突不会很快结束——双方既无彻底战胜对方的能力,也缺乏停战意愿。冲突拖得越久,越多武装团体将脱离中央控制。随着民众抵抗呼声高涨,部落冲突加剧,种族主义与仇恨言论抬头,基于身份和政治派别的暴力趋于持续蔓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非洲项目主任迈·哈桑说,冲突加剧了原有种族与地区裂痕,快速支援部队的“暴行”让支持武装部队的势力难以接受谈判,加上外部干预者都希望自己支持的派系保持强大,导致很难达成能产生单一政府的和平协议。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苏丹恢复和平的关键,在于武装部队、快速支援部队、反对党及民间力量能否凝聚底线共识,重建国家政治秩序。遗憾的是,目前看来,交战双方不仅在权力斗争中陷入“零和博弈”,更有外部势力助力冲突加剧,苏丹步利比亚后尘的可能性渐增。
新华社电
(《苏丹冲突双方或将长期对峙》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