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法庭”开进田间地头、“赶场法庭”摆上赶集日、“云上调解”成功化解12年跨省离婚案……凭借一系列“红色基因与司法融合”实践,息烽县人民法院2023年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院”“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称号,成为贵州唯一。
9月25日,记者走进息烽县法院院史馆,近500项奖状、奖牌静静陈列。其中,除了上述两项荣誉外,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2002年两度授予的“人民满意的好法院”和2003年授予的“全国模范法院”等。赓续法治红,永葆人民心——红色司法、人民本位,正是息烽县法院一路前行的动力。
红色细胞激活内生战斗力。息烽县法院在全市法院率先制定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实施方案,打造“红色天平·息法先锋”党建品牌。在重大考验面前,绝对忠诚的政治自觉转化为强大实践动能——依法稳妥处理审结一批危害社会治安重点案件;疫情防控期间,106名干警48小时内化身“防疫白”,卡点值守、入户核酸检测一样不落。
脱贫攻坚时期,该院首创“1+5”司法扶贫,投入40万元专项基金、开展1000余次“法律体检”,扶贫经验被省高院简报推广;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又率先出台22条措施,开通涉农纠纷“绿色通道”。在服务企业领域同样争当“先行官”:在全市开设首家驻经开区法官工作站、出台28条优化营商环境硬措施,涉企案件平均结案时间减少15.77天。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息烽县法院联合县综治中心、调解中心,吸纳179名村级司法联络员、38家基层治理单位入驻调解平台,形成“1+1+3+N”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新模式。2021年到2023年,息烽县万人起诉率连续三年在贵阳各区(市、县)中保持最低。贵金古高速拆迁等“硬骨头”均在48小时内化解并完成司法确认,被《人民法院报》点赞。
九庄法庭“赶场法庭”逢集必到;小寨坝法庭“法企微信群”有问必复,快速回应企业咨询;养龙司法庭家事“三心工作法”让14年赡养纠纷一朝化解……2022年,养龙司法庭成为全省首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的基层法庭。2025年9月,养龙司法庭再传喜讯,荣获“2020-2024年度全省法院先进集体”称号。
在全市率先设立24小时诉讼服务热线,确保司法为民“不打烊”。“指尖诉讼”四项措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智能化的便民举措让司法实事落地开花。先后荣获全省政法智能化“大练兵”先进单位、全省法院数字法院建设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称号。“巡回审判车”走街串巷,“背包法官”深入田间地头,让法治氛围弥漫在阡陌乡村,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
“荣誉承载过去,实干铸就未来。”息烽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晓智表示,将持续赓续红色血脉,让法治之花开遍红色息烽,为“公正与效率”写下更生动的注脚。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章婧
(《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司法为民》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