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巢·青年社区(星耀店)一角。
10月11日,秋日午后的暖阳透过玻璃窗,洒在贵安新区安巢·青年社区(星耀店)阅览室的书桌上。十几名年轻人埋头于备考资料与电脑屏幕间,书页翻动的沙沙声、键盘敲击的轻响交织错落,勾勒出一幅满是朝气的青春奋斗图景。
“大学刚毕业还没找到工作,我就幸运地中签‘免费住’人才房,省了房租,减轻了经济压力,这里的服务和氛围也让我备考更踏实。”住户王盼盼指尖划过笔记本上的重点学习内容,抬头时眼中满是笃定,“前几天灯的开关坏了,我在微信群里说一声,大概20分钟,维修师傅就上门给修好了。”她笑着说,周到服务和规范管理,让初入社会的她格外安心。
这样温暖的场景在安巢·青年社区已是常态。今年以来,贵安新区紧扣青年人才“安居”核心需求,创新推出人才保障房“免费住”政策,建成安巢·云澜、安巢·星耀两个青年社区,目前已成功推出五批次房源,助力2000余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实现“零成本”安居。近日,记者走进安巢·青年社区(星耀店),了解新区如何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一核双联四心”新型青年社区治理服务体系,让基层治理触角直抵年轻人生活的“最后一米”。
党建领航 织密治理“一张网”
“刚入住时,小区门口还没有共享单车停放点,我们在微信群里提了句,没想到没多久就划好了停放区、投了车!”正扫码准备骑车的彭达会笑着说,作为首批入住的住户,她在附近一所小学工作,共享单车投用后,日常通勤方便不少。
这份“有求必应”的底气,源于党建引领下的治理体系支撑。“青年社区住户多是刚离校的应届生,他们既需要生活上的帮扶,更需要组织上的关怀。”贵安发展集团旗下贵州贵安商业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安商管公司)安巢·青年社区(星耀店)负责人邓雅晨坦言,为破解管理难题,社区与属地联合成立了党支部,不仅让209名入住青年党员告别离校后的“组织空白期”,更搭建起组织、治理、保障三大体系,让党建成为社区治理的“定盘星”。
在组织体系上,党支部联动属地乡镇、社区与青年三方力量,由属地乡镇组织委员担任党支部书记、社区干部任支部委员,按楼栋将青年党员编入7个党小组,同步成立团支部,让年轻住户顺利找到组织。截至目前,党支部已开展读书分享会、政策宣讲等活动20余场,覆盖青年500余人次,有效增强了青年群体的凝聚力与归属感。
治理体系则构建起“1+2+N”协同模式,“1”为党支部牵头,“2”是由14名楼栋长组成的共治委员会与负责运营的国有平台公司贵安商管公司,“N”则指联动属地社区、乡镇、园区等多方资源。“楼栋长都是从住户里选出来的,最懂大家的需求。”楼栋长康健说,“此前有住户反映小区电瓶车充电难问题,楼栋长收集意见后反馈给党支部,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我们不只是住客,更是社区主人,大家都有一种要共同把社区建设得更好的意识。”
保障体系上,“线上+线下”联动让服务更贴心。线下,党群服务站与楼栋公共空间被改造为自习室、健身房、青年会客厅,每到傍晚,总能看到年轻人在健身区跑步、在会客厅交流、在阅览室学习。线上,“贵安人才通”小程序可一键预约物业维修、查询就业岗位,微信群里也能随时联系到相关负责人。
“沟通渠道特别多,点对点找管家、发微信群里求助、去前台直接反映等,都能够解决问题。”楼栋管家王茶芬说,社区刚运营时,自己每天能接到几十条求助信息,“小到密码锁失灵、大到求职咨询,我们都会一一回应,现在大家熟悉了,还会主动帮邻居解答问题。”
“青年社区不是简单的‘宿舍区’,而是新区‘人才兴市’战略的重要载体。把党建放在关键位置,就是要让年轻人在这里既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更能找到奋斗的方向。”贵安新区党工委组织人事部相关负责人说。
“双联”发力 急事难事“马上办”
“9月21日,家里突然飞进来几只毒蜂,我在群里发了求助信息,大概几分钟,楼栋管家就找人来帮忙解决了。”A7栋住户陈文林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然难掩感激之情。
同样的高效响应,在9月8日也上演过。当天下午两三点,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阴云密布,狂风骤起,眼看就要下雨,社区微信群里瞬间“热闹”起来。“帮我关下窗户,谢谢!”“麻烦也帮我关一下!”……几十条求助信息接连弹出,楼栋管家、楼栋长与工作人员立刻行动起来。几分钟后,管家在群里回复:“以上住户的窗户和门已全部关好,大家放心!”
这样的快速处置,背后是“双联”机制下“内三角”自治与“外三角”协治的无缝衔接。
“‘内三角’由楼栋长、楼栋管家、专职网格员组成,是服务青年的‘第一道战线’。”邓雅晨介绍,14名楼栋长从住户中推选产生,4名管家由贵安商管公司选配,3名网格员来自属地社区,“大家分工明确,楼栋长收集诉求,管家落实服务,网格员对接资源,我们还制定了《青年社区自治公约》,真正实现青年管理青年。”截至目前,“内三角”已帮助住户解决水电维修等问题19个,提供代取快递、政策咨询等服务70余次。
“外三角”则整合社区民警、医务人员、综合执法人员作为“兼职网格员”,与“专职网格员”、属地社区“网格长”形成合力。王茶芬介绍,针对青年住户“夜间出行难”问题,“外三角”联动属地部门增设了1个公交站点,还开通了至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的定制夜班线路。“就连小区门口的100辆共享单车,也是多方协调后投放的,就是要把资源精准送到青年身边,帮助解决实际难题。”她说。
更关键的是,社区还建立了定期会商、紧急联动响应机制,让“内三角”与“外三角”互融互通。“之前有住户反映‘小区门口临时摊点占道’,我们立刻召开联席会议,联合综合执法人员规范摊点,还设置‘便民疏导区’,既解决占道问题,又方便大家买早餐。”邓雅晨说,目前已通过这一机制处理篮球场申报、情感矛盾调解等重点诉求4项,“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协同解决’,共建和谐社区。”
“四心”服务 筑牢青年“幸福家”
“我不仅在这儿免费住,还找到了工作!”说起自己,王茶芬笑着说,当时刚住进来不久,青年社区举办“就业帮扶”活动,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简历,没想到很快就被录用。
在安巢·青年社区,像王茶芬这样的受益于“就业帮扶”活动的还有不少。同为楼栋管家的周莎、余寻,都是从住户转型为社区工作者的。社区构建“安心、舒心、悦心、联心”“四心”服务体系,正让越来越多青年实现“安居”与“安业”。
居住安心上,青年社区搭建24小时智慧安保系统,接入公安“天眼”,建立“10分钟响应、30分钟回复、24小时处理”机制,确保需求不过夜。“截至目前,青年社区已处理水电故障、设施维修等需求400余件,办结率100%。”邓雅晨说,考虑到青年易有就业焦虑,社区还联动卫健、妇联举办5场心理疏导讲座,覆盖160余人次,切实帮助青年健康成长。
“青年住户们都是刚走出校园,阅历浅、抗压力弱,我们不仅要帮他们解决生活难题,更要关注他们的情绪。”王茶芬深有感触说,自己刚毕业时也有过迷茫期,“青年社区就像‘过渡驿站’,帮我们平稳度过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期。”
就业舒心上,“7天实训体验+3个月就业帮扶”模式为青年搭建了“求职跳板”,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截至目前,安巢·青年社区(星耀店)已举办求职实训营2期,培训70余人次;开展“职”达安巢专场招聘13场,推送岗位2800余个,助力473名年轻人顺利就业。
生活悦心上,“周有课程、月有活动、季有主题”的安排让社区充满活力。“‘安巢·安韵夜培’开了瑜伽、油画课,我去学了几次油画,感觉特别充实。”住户吴柳说。社区还孵化了瑜伽、篮球、读书等4个兴趣社团,传统节日会举办文化沙龙、体育赛事,目的就是让年轻人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不再感到孤单。
社群联心上,“微心愿”征集让青年需求有处安放。两个青年社区大厅里各有一面“心愿墙”,上面贴满五颜六色的便签:“想找考公搭子,一起刷题”“求健身搭子,晚上一起跑步”……“我们会定期收集心愿,再通过议事会把需求转化为实事。”王茶芬说,之前有住户反映“阅览室座位不够”,社区很快就增设了桌凳,“现在每天早晚,阅览室都坐满了学习的年轻人,氛围特别好。”此外,社区还通过“选题-议事-评议”机制,开展垃圾分类宣教、暑期儿童帮教等4个“微治理”项目,吸引300余名青年参与,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治理格局,让社区愈发融洽和谐。
如今,贵安新区的青年社区不只是简单的临时住处,2000余名青年在此有序地生活,备考求职、交友创业、憧憬未来。“党建引领+青年自治”的模式,让“安居+就业+成长”愿景照进现实。“接下来,我们将持续优化人才政策,深化安巢·青年社区建设,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贵安新区党工委组织人事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潘朝选 文/图
(《共建共享 安居安心》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