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两翼”布局快 “一主一特”产业兴

——南明区“十四五”以来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综述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11月03日        版次:A04    作者:

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标准厂房(资料图片)。

工业用地成倍拓展、“一主一特”产业占比持续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多年稳健增长……“十四五”以来,南明区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贯彻工业强市战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锚定“全力以赴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新型都市工业”的目标不松劲,用活用好“六个抓”(抓工业目标、抓工业要素、抓工业项目、抓工业企业、抓工业产业、抓工业园区)方法论,新型工业化在爬坡过坎中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为区域经济行稳致远注入强劲动力。

拓展载体 夯实发展基石

厂房林立、道路通达、配套完善……近日,走进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映入眼帘。优质的空间载体,已成为南明区吸引优质项目的“强磁场”,汇聚成推动经济增长的澎湃新动能。

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是南明区“一核两翼”工业发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约0.51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共分五期建设。目前,一、二、三期已建成投用,四期正在开展装修收尾工作,五期项目正在谋划推进中。

工业要发展,载体是基础。“十四五”初期,由于绝大部分成熟工业用地及优质支柱企业被划入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南明区仅有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一、二、三期约0.3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全力拓展和优化工业发展空间,成为南明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南明区持续拓展园区载体,强化区域协作,积极与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协商,推动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四期、五期约0.21平方公里区域成功划转并实现封闭管理。同时,积极盘活存量资源,谋划了红岩、八公里、麻堤河等工业聚集区,全区工业用地拓展到约2.126平方公里。

2024年10月30日,省政府批复同意在南明区设立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贵州南明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7.82平方公里,由3个区块组成。这一重大进展,标志着南明区以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为核心、二戈片区为南翼、红岩片区为北翼的“一核两翼”工业发展布局加速落地,新型都市工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空间“腾”出来,更要配套“强”起来。在园区建设中,南明区持续强化标准厂房建设,采用退台式绿化、花园式屋顶、楼宇式设计理念,从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的小户型到三、四期的大户型,在楼层、层高、面积上实施差异化设计,探索“工业上楼”纵向拓展产业空间,可满足芯片封测、智能终端等各类电子信息企业生产所需,兼顾企业办公、研发、会议、展示等个性化需求,在有限用地基础上最大限度促进产业上下游集聚。目前,南明区累计开工标准厂房98.62万平方米,累计建成可用标准厂房89.75万平方米,在建标准厂房8.87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内全部投用。

同时,南明区持续完善园区“水、电、路”等生产配套设施,完善“吃、住、行、医、娱”等生活设施配套,全方位谋划提升园区品质,增强园区对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推动园区发展质量与效益同步跃升。

优化结构 构筑产业优势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十四五”前期,南明区工业企业呈现单打独斗企业多、集群发展企业少,散乱在外企业多、进入园区企业少,传统粗加工企业多、主导产业企业少的“三多三少”特点,产业结构亟待升级。

主城工业,路在何方?南明区用实践给出答案——全力以赴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新型都市工业。

什么是新型都市工业?都市工业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产生的一种工业新形态,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领域,是城市中心城区在有限土地资源条件下,应对产业“空心化”、夯实实体经济基础、优化产业结构、重塑区域竞争优势的主动选择。工业4.0时代,新型都市工业大多是技术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企业,包括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先进制造业和与之密切联系的生产性服务业。

南明区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紧扣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和总体要求,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核心主攻方向,基于新型都市工业的发展大方向,结合实际找准切入点,明确并坚定不移发展电子信息制造和生物科技(食药同源)“一主一特”产业,全力抢抓工业产业新赛道、激发工业发展新动能、调整产业结构。

南明区坚定不移抓电子信息制造主导产业。立足在新型显示方向累积下来的基础经验,重点谋划以视觉体验、节能降碳、高端柔性等为特征,以micro-LED、mini-LED、COB、电子纸等先进技术为代表的未来显示光电产业。重点针对产业链中游(灯珠、模组、主板、芯片封测)、下游(显示设备、智能消费电子终端)不断招引储备项目,延伸拓展产业链条。2021年以来引进联积电子、煜晖电子、泰新半导体等优质企业,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初步集聚成势。

南明区坚定不移抓生物科技(食药同源)特色产业。聚焦生态特色食品、生物制剂中试后项目,2021年以来引进贵福多、黔北麻羊等企业,初步实现从规模养殖到生产制造再到创新研发生物科技特色产业生态圈。

数据显示,2024年,南明区9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0.31亿元,12家规模以上生物科技(食药同源)企业实现工业产值7.01亿元。随着“一主一特”产业的加速发展,其总产值在南明本部工业产值中的占比稳步提升。

精耕服务 厚植兴业沃土

2020年3月注册落地;2021年10月成为规上企业;2023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目前拥有16条专利信息、7条软件著作权信息、3个资质证书……贵州新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长历程,是南明区工业经济稳步发展的生动写照。

贵州新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是南明区招商引资的一家高科技企业,主攻笔记本电脑、一体机、mini主机等计算机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产品为PCBA(印刷电路板组件)、显卡和电脑整机。

“作为最早入驻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之一,我们见证了园区产业生态的持续优化。如今,园区内优质企业不断集聚,我们已能与联积电子、煜晖电子、泰新半导体等企业形成集群效应,实现上下游协同、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贵州新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慧说,南明区精准有力的政策支持、日益完善的产业配套、便捷的区位交通,特别是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服务,是企业选择落地并稳步发展的重要动力。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主体。“十四五”以来,南明区坚持优化存量、提升增量并重,全力推动工业市场主体扩量、提质、增效。

在提升增量方面,南明区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为工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紧扣“一主一特”产业定位,围绕产业链亟待补强和缺失的薄弱环节,梳理产业现状图、全景图,结合南明区的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以主动配套全省产业链群和融入贵阳贵安产业布局的思维,动态更新完善“两图两库两池”“一图三清单”,通过领导带头招商、产业链招商、以房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实施精准招商;及时解决工业项目落地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做好上规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跟踪指导服务,加快项目落地投产达产上规,持续摸排、培育和服务全区的潜力工业企业,竭尽全力让更多企业上规入统。

在提升存量方面,南明区优化服务、精准滴灌、激发动能,让市场主体尽显蓬勃生机——

抓重点企业库,全力跟踪服务好前十强工业企业,针对每家企业的特点,从市场拓展、优化结构、要素保障等方面,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提供全流程服务,促进企业最大限度释放产能;抓中小企业,立足工业企业成长的基本规律,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级梯度培育服务体系,精准发现具有高发展潜力的工业企业,提前介入、精准指导、集聚资源、提供穿透式服务,助推全区优质工业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基础更牢、活力更强、质量更优。

2021年以来,南明区累计培育创新型工业中小企业10家、专精特新工业企业9家、规上工业企业23家。

从科学布局的“规划图”到塔吊林立的“施工图”,从厂房耸立的“实景图”到企业集聚的“丰收图”……“十四五”以来,南明区用一个个扎实的脚印,丈量出主城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探索之路。展望未来,乘着贵州南明经济开发区获批的东风,南明区将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纵深推动新型工业化,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奠定更加坚实的产业基础。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冉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