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植保植检站正高级农艺师余杰颖:

发挥技术优势 推广富农产业

来源:贵阳日报2022年06月13日    作者:

  人物名片

  余杰颖,男,贵州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市管专家,贵阳市植保植检站正高级农艺师,贵阳市农学会理事长。曾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评2022年贵州省最美科技工作者、2021年全省水果产业优秀工作者、贵州省第七届科普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贵州省优秀村第一书记、2020年贵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论文32篇。

  “老陈,今年的猕猴桃挂果不错,你要及时疏果,把病果、小果和畸形果摘掉,果子才能长得更好。”这段时间,开阳县禾丰乡田冲村的千亩猕猴桃开始挂果,贵阳市植保植检站正高级农艺师余杰颖三天两头就往猕猴桃种植基地跑,指导大家做好果园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2018年3月至2021年5月,余杰颖主动请缨到田冲村驻村开展“乡村振兴·同步小康”工作,这期间村里的猕猴桃产业发展壮大。尽管已经结束驻村工作,但余杰颖还是一直关心田冲村猕猴桃的发展情况,经常下村指导猕猴桃种植工作。

  谈起驻村期间带领村民致富增收,余杰颖感触颇深。

  刚到田冲村时,担任田冲村驻村第一书记的余杰颖走遍了全村16个村民组,详细了解每一户贫困群众的住房条件、劳动能力、教育医疗、收入状况等情况。“田冲村曾是国家级二类贫困村,16个村民小组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60户205人。”如何让村民尽快脱贫、过上好日子,成为余杰颖每天思考的问题。

  “田冲村之前种有200亩猕猴桃,长势不错,我觉得可以扩大发展规模。” 余杰颖和村“两委”成员商量后,决定发展壮大田冲村猕猴桃产业。

  由于村民没有掌握种植技术,之前种下的猕猴桃部分得了溃疡病,导致果园减产,村民对发展壮大猕猴桃产业信心不足。

  猕猴桃病虫害防治正是余杰颖所擅长的,在他的指导下,猕猴桃溃疡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建设标准化种植园缺乏资金,又成了田冲村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拦路虎。

  余杰颖积极协调,筹到了1000余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田冲村大力发展羊肚菌、猕猴桃、辣椒等特色产业及富美乡村建设,不仅解决了标准化种植园的资金问题,还完成了15条约25公里“组组通”公路、2.32公里机耕道、1个人饮提灌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产业最终是让村民受益。”余杰颖与村“两委”成员根据田冲村实际情况,采取“党组织+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把猕猴桃作为主导产业全面铺开,村民按比例分红。

  有了技术和建设资金双重保障,村民陆续将闲置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合作社,田冲村的猕猴桃产业终于发展壮大起来。2019年,田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80元,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现在,田冲村猕猴桃产业面积达1000多亩,其中400余亩已开始挂果,国庆期间就能陆续上市。按照猕猴桃进入丰产期平均亩产3000斤左右计算,预计每户年均增收近3万元。”看着挂在枝头的一颗颗猕猴桃果子,余杰颖和村民都充满了干劲儿。

  如今,田冲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显著提升、主导产业优势显现,曾经的贫困村已实现华丽蜕变。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