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清“明白账” 拒办“无事酒”
——白云区沙文镇靛山村深入开展“治风”工作见闻
日前,白云区沙文镇靛山村村民董绍发的母亲去世,村红白理事会得知消息后立即前往董绍发家吊唁并帮他算了一笔账:按以往的习俗,丧事至少办5天,需要花费五六万元。如果简办,丧事办3天,酒席控制在15桌以内,预计花费不到万元,省时又省力。
对此,有人提出异议:“办酒可以收到一大笔礼金。”
事实真是如此吗?靛山村村支书董正邦以自己为例,又算了一笔账。2005年,董正邦女儿出生,为了酬谢亲朋好友的关心,他办了满月酒。当时礼金总共收到5万多元,酒席花费2万多元,算下来“赚”了3万元。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月月都会收到请柬,大多是当初吃过女儿满月酒的亲友,他每年都要在送礼金上花费上万元。如今十多年下来,不仅当初“赚”的3万元礼金净数归还,还多送出去10多万元。“办酒看似赚钱,但赚的是一时的钱,吃的却是长久的亏。” 董正邦懊恼不已,如果当初不跟风办酒,那么后来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很多“无事酒”。
听了董正邦的教训,不少村民也说出了多年来在酒席上吃过的亏——
村民雷长贵曾为了送礼,挪用母亲的养老保险金,导致母亲社保晚交一年,损失上千元;村民陈忠平经济拮据,为了送礼而去借钱,弄得一身债务;还有很多人因为去酒席上帮忙,误了农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的人觉得有利可图就开始滥办酒席,有的人想收回礼金只得办酒席,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办酒席的初衷就变了味儿。”董正邦介绍,办酒席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有的人办‘坐牢酒’,就是刑满释放人员要请客吃酒;有的人办‘空中花园酒’,就是村民以在城里买了房为由请‘搬家酒’,至于有没有买房就不得而知了。”无论是趋利行为还是被逼无奈,酒席越吃越多,人情变成了“人情债”。
“仔细想一想,真的有人因为办酒席变富了吗?”董正邦又算了一笔账,这么多年来,有送礼就会有还礼,礼金一直在村民之间流转,甚至有人收到礼金后也不敢用,就等着到时候对方家办酒席时还回去。
这笔账算明白之后,董绍发表示支持“治风”工作,按照“3515”的要求办葬礼,即丧事办酒不超过3天,礼金不超过50元,酒席不超过15桌。之后,他还成了义务宣传员,宣传移风易俗等有关内容。
“治风”工作开展以来,靛山村村委会、村红白理事会挨家挨户上门,帮助村民梳理多年来的礼金往来,算清“明白账”。
清楚滥办酒席的利害后,靛山村村民大多支持“治风”工作。从去年10月至今,村里没有出现过滥办酒席的现象。
靛山村金家山组村民成飞按照往年惯例,每年要在礼金上花费约2万元。今年快半年过去了,她参加过3次丧事,总共送了150元。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董容语
(《算清“明白账” 拒办“无事酒”》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上一篇:发挥技术优势 推广富农产业
- 下一篇:市市场监管局开展 “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