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实相融,创新智算”圆桌对话举行

企业家代表共话大模型时代的算力之路

来源:贵阳日报     2023年05月26日        版次:A03    作者:

  本报讯 5月25日,2023数博会人工智能大模型高端对话活动中,举行了“数实相融,创新智算”圆桌对话。

  对话由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上海市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钟俊浩主持,贵安新区科创产业发展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邓周灰,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杰,IBM大中华区混合云及人工智能专家实验室总经理魏永明,沐曦联合创始人、CTO兼首席软件架构师杨建四位企业家代表,共同探讨大模型时代算力发展的关键议题。

  大模型出来后,算力产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我觉得现在应该有一个‘铁三角’,即算力、模型和数据。”邓周灰说,大模型训练的时候,大部分来自互联网。现在算力多样化,大家都在做大模型,需要不断重复投入,这会不会造成大量投入浪费,是需要讨论的问题。

  刘杰认为,在算力方面,目前高端算力还达不到要求,而国产化的算力还需要时间。在数据方面,在做大模型时发现存在数据总量不够、质量不高等问题。在算法方面,大模型要基于上千亿参数进行计算,计算的模型很多,调试很困难。

  在商业和技术深度结合方面,结合“东数西算”“东数西训”,魏永明认为,目前大家更多关注算力层面,就是基础设施层面。但分布式结构最重要的是软件技术。在训练模型方面,要把计算需求通过软件虚拟化,从而实现从东部、西部、南部等任意大空间的跨度计算。“我们的研发不能光在基础架构上,在应用层也需要关注,这对于国内人工智能大数据或者数字化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超算中心在未来低成本服务于大模型时代,杨建说,全国已有11家超算中心,应用于科学计算、AI等方面。在科学计算上,国内和国外所有AI的序列框架完全可以在生态上运行,比如大数据处理、GPU数据库等。

  嘉宾表达了对算力发展的期待。

  “都说算力是数字经济的生产力,数据是数字经济的生产要素,大模型的出现让我看到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可能。”刘杰说。

  “算力最终是通过人工智能在产业或者社会上产生一系列价值,可以预见这个价值在未来会有颠覆性效果。我们要具备这种应用人工智能、利用数字化的技术,重新设计自己的职业,重新设计自己将来工作的能力。”魏永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