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重阳敬老谈传统节日新内涵

来源:贵阳日报     2023年11月06日        版次:A07    作者:

  龙叶先

  节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独特精神追求的主要表征。与时俱进大力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能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凝聚起奋斗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重阳节是流传千百年仍然活在我们生活中的六大传统节日之一(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中华民族历来十分重视重阳这一传统节俗。重阳节习俗活动包括登高、饮菊花酒、佩戴茱萸、食重阳糕等。古时流传下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等,描述的就是登高采萸、佩萸饮(菊)酒的景象。登高辟邪、饮菊(菊花酒)健身、重阳糕寓意“高升”,是古代重阳节的精神追求。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成为重阳节的两大鲜明主题。重阳节在被赋予老年节新意之后,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

  在西南地区,重阳节是很受重视的传统节日,其受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端午节、中秋节(西南地区传统上重视的节日主要是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西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众多人口居于坡顶山巅,重阳节难以比拟中原苏浙一带的深意和隆重。西南地区重阳节辟邪远祸、祈祷高升的意味不浓,其含义更多的是对一年一度辛苦劳作的总结。在西南地区的人们看来,辛辛苦苦一年劳作的希望就看成果怎样,因为来年的生活就靠今年的收成。当劳作成果归仓入库之后,他们都要对一年劳作情况进行回顾,正好重阳节的节期处于收成入库归仓时段,从而自然而然地就把重阳节和庆祝秋收合二为一了。

  西南地区重阳节的特定饮食是糯米糍粑。不管贫富,重阳节那天,家家户户都要用新收成的糯米打成糍粑,富裕人家多打一点,家贫之户少打一点,总之都要打。糯米糍粑在西南地区传统社会中是具有一定圣性的牲物,是祭祀活动的必需品。西南地区重阳节祀祭的牲品不能缺的就是糯米糍粑,祭祀活动一般在早上进行,祭祀对象一类是祖宗、土地、村神(宗神),内容主要是向他们汇报本年的收成情况,并祈求他们保佑来年丰收;另一类是田、谷、仓、库等与粮食生产、储藏有关的事物,旨在感谢田、谷、仓、库诸神的本年恩赐,并祈求它们为来年提供保障,确保风调雨顺。

  西南西区重阳节活动很简单,顺序依次为打糍粑、祀神、人神共饮,随后酒足饭饱的人们以关系亲疏而三五成地群聚一起,闲聊一阵。闲聊内容有一定的限制,不似通常东家长、西家短海阔天空胡侃,聊天内容几乎都与收成有关,比如某丘田、某块地今年种了什么、用什么种子、产量多少、施了多少肥、薅了几次草、有什么经验教训、明年打算种什么等等。

  西南地区人们的时间观念有其独特性。日常生活中除了遵照通用历法之外,还无意识地以庄稼生成周期作为补充。重阳节在西南地区人们的意识中既是岁收或岁终时节,也是来年的岁初或岁始时节。因为重阳之后人们就纷纷开始从事修葺平整田地、堆肥松土等农事活动,以为来年耕作作准备。西南地区重阳节尽管没有春节隆重,但对该地区的农人来说却别有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现代社会中,节日文化的生命力激活,需要我们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以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这是重阳节被定为老年节的重要启示。

  (作者系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本文系贵阳市社科联2023年度社科研究课题“贵阳贵安‘多彩节日’文化品牌建设研究(筑社科研[2023]24号)”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