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寿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这“六个坚持”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其中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责无旁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改革开放的地位和目的决定的。改革开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坚持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就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2013年12月,我们党历史上首次在党中央层面设置专司改革工作的领导机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下设6个专项小组,统筹协调处理全局性、长远性、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改革问题。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既挂帅又出征,议大事、抓大事、谋全局,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强烈的使命担当,带领全党奋力突破、攻坚克难,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最坚强有力的领导。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不断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实行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改革,取得了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成就。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突出问题导向,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势越复杂,挑战越严峻,任务越艰巨,越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
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系贵阳市白云区委党校正高级讲师)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原则》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