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文丰 文/图
夏秋交接的八月,是盛夏的汗水收获初秋果实的日子。又一年的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黎塞纳河畔落幕,中国队带着史上参加境外奥运会的最佳战绩圆满结束征途。贯穿巴黎的塞纳河可称为巴黎的“水路”中轴线,而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北京中轴线”,经由12年的努力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9项世界遗产。巧合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惊艳世人的《历史足迹》演出,29个巨大的焰火脚印正是沿着北京中轴线,从永定门、前门、天安门、故宫、鼓楼一步步走向奥运会主会场。
巴黎和北京,相隔8200公里,一个是三届奥运会举办地,一个是双奥之城,巴黎和北京这对友好城市的 奥运情缘一线牵。
2024年夏季奥运会,第三次回到“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家乡巴黎举行,“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依旧在赛场上闪耀。在为期19天的赛程中,中国体育代表团勇夺40金、27银、24铜共91枚奖牌。《新周刊》盘点了这届奥运会的宝藏瞬间:“哭了”。败了会哭,两届奥运举重冠军石智勇,在巴黎战至腿部内收肌断裂后流下了英雄泪;赢了会哭,在艰难而孤独的晋级路上,创造历史的网球运动员郑钦文连赢三场硬仗,也哭了三次。竞技体育是残忍的,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收获奖牌和鲜花的人毕竟是少数,遭遇失败、失意落泪的选手更能唤起普通人的共情——拼了命却求而不得,学会与遗憾共处,才是人生常态。“爱了”。在乒乓球、跳水等我国优势项目之外,一些大众原本不太熟悉的项目带来了惊喜,也在巴黎贡献了无数令人振奋的名场面:19岁小将邓雅文在女子自由式小轮车公园赛给国人带来惊喜;年仅11岁的滑板小将郑好好是本次中国代表团年纪最小的运动员,她展现出新一代运动员的良好品质,即在运动场上超越年龄的力量与勇气。
运动伴随了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古人类从50万年前走来,需要不断和野兽搏斗,这使得运动成为与生俱来的特性。研究表明,运动能提升人体内的血清素、肾上腺素及多巴胺水平,让身心达到最佳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运动过后会感到元气满满的原因。顾拜旦更是将运动提升到民族振兴的高度,在他看来,运动不仅能激励个人,也能激励国家和民族。经历过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人,对奥运会更是有着特殊的情愫。
《三联生活周刊》盘点了中国百年奥运历程:从1924年未能成行的四人组,到1932年孤军奋战的刘长春;从1984年夺得奥运首金,到2008年首度跃居金牌榜第一;从2022年“冰雪军团”创造历史最佳战绩,到2024年42名奥运冠军领衔出征巴黎。一百年来,中国运动员凭借不断进击的“要强”精神,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追求卓越的决心,在国际赛场上突破极限、超越自我,在展示中国力量的同时,也激荡着一个个普通但怀揣梦想的心灵。
视野回到北京中轴线上,这条线也见证了国人从聚落中心到都邑中心、从中心线到中轴线一路走来的文明历程。南起永定门,左右是约略对称的天坛、先农坛,往北含括正阳门、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太庙、故宫、社稷坛、景山、万宁桥,到钟鼓楼收尾——这是“北京中轴线”的地理范围;肇始于元,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明朝稍作南移,建筑紧凑,增设外城,中轴线大体形成。清朝、民国未做大改,新中国成立后增设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这是它的历史范围。从元至清近七百年,中轴线记录下了各朝各代的工商发展以及兴衰更替。《南方周末》解读说,北京中轴线包括物理的、历史的、思想的三个层面:所谓物理中轴,指的是北京中轴线的物理存在,包括十五个遗产构成要素的诸多古建筑,以及北京城周边的山形水势;所谓历史中轴,指的是漫漫长河中,这些建筑、文物和城市空间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信息;所谓思想中轴,指的是弥漫在城市营造中的思想观念、文化思想等各种无形的内容。
要回答何以中国,北京中轴线无疑是重要答案之一。
(《从巴黎塞纳河到北京中轴线》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