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着力构建党领导高校思政课建设大格局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09月02日        版次:A07    作者:

  杨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推进思政课建设就要构建党领导高校思政课建设大格局,通过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推动高校思政课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党的全面领导是思政课建设的根本保证。党对思政课的领导好不好,要看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有没有延伸到思政课教学科研各环节和全过程,要看思政课建设有没有党政“一盘棋”,要看思政课建设有没有摆上党委和党组织的重要议程,要看思政课建设有没有作为党支部建设的主要内容。党的全面领导保证了高校思政课内涵建设的政治方向。党中央对高校思政课的领导是对思政课进行顶层设计,管思政课的发展大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对高校思政课的领导主要是结合区域实际,突出自身特色,推动区域各高校建设好思政课。高校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统筹协调,强化责任,确保思政课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党的全面领导保证了高校思政课内涵建设立德树人的要求,协调发挥好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党的全面领导保证了高校思政课内涵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推动高校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贯穿和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程。

  把各级党组织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责任落到实处。党中央确定了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大政方针之后,各级党委要按照中央要求,严格履行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领导职责,切实担负起推动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重大责任,在课程教学、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要履行好推动辖区内各高校思政课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把高校思政课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每年要专题研究高校思政课建设相关事宜,提出积极有效支持高校思政课内涵建设的措施,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按规定每学期到高校讲思政课,高校思政课建设情况要纳入党政班子考核和政治巡视,保证把党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领导责任落到实处。高校党委要结合高校特点履行好推动本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切实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建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建设,把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建设。高校党委必须履行好抓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把思政课建设纳入高校发展规划,纳入高校党政年度工作要点,列入党委和行政的主要议事日程,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高校党委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不松劲,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和科研等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推动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的工作机制。党委书记、校长按规定带头听讲思政课,其他班子成员定期听讲思政课。校党委班子成员固定联系思政课教师或思政课教研室,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和工作经历,深入调研思政课建设情况,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思政课内涵建设。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党总支)要认真落实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等多方面的任务要求,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党总支)要强化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研究,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引导思政课教师做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好老师,推动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要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引导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把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问题阐释好,把重大现实问题阐释好,做到全面理解、准确表达、占领意识形态制高点。要坚持党支部书记和教研室主任党建及业务“一肩挑”,将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理论宣讲等活动和思政课教研活动深度结合起来,通过发挥党支部和党员教师带头作用,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通过高质量党建活动,调动思政课教师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

  形成高校党政齐抓共管思政课的工作格局。运用系统思维,构建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各级党组织上下联动、广大干部师生共同参与的“大思政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高校相关党政部门、二级学院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保障体系。高校各职能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在职责范围内为思政课内涵建设提供各方面支持。高校院(系)级党组织要树立思政课建设“一盘棋”思想,彻底摒弃“学生是我的学生,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课”的狭隘观念,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共同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和制度优势,整合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打造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地,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高校积极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就近对接,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聘请全社会各个领域有信仰、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领导、专家、模范人物、技术人才,以各种形式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广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思政课教学。

  (作者系贵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思政课专项《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历史观的核心要义及优化路径研究》〔项目号23JDSZK09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