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野时光》:

追溯地球历史的故事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10月17日        版次:A07    作者:

  格陵兰岛,大概是地球上最为广阔辽远、绵延不绝的荒野地区之一,大部分仍然掩埋于冰雪之下。至于未被冰雪覆盖的地方,则是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光滑的基岩底板。地质学家威廉·E.格拉斯利多次深入其中,从岩石中寻找最细微的线索,试图还原地貌的来历、追溯地球历史的故事。他的经历记载在《荒野时光》一书中。

  起初,作者是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观察格陵兰岛的:格陵兰岛的一大半延伸至北极圈以北,是地球上人类定居的最后一块主要陆地。格陵兰岛超过80%的面积被埋在北半球唯一的永久冰盖之下;冰层最厚的地方深度超过一万英尺,储存的淡水量占全球10%以上;冰盖的顶峰高达海拔一万两千多英尺;至于冰雪消融后裸露在外的基岩,证明在20亿年到35亿年前的某个时间段里发生了多次造山运动。其中最近一次造山的规模可能极为巨大,或许预示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在格陵兰岛期间,作者和他的队友不停采样、拍照并测量那些难以捉摸的古老基岩,在一块块岩石之间徘徊和航行,沉浸在荒野的宏伟之中。时间一久,他觉得所看到的景观背后,其实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荒野体验”。

  《荒野时光》集中体现了作者六次远征格陵兰大地的经历与故事。故事从三个部分展现,每一部分都包含了一系列改变他认知的感官体验:“分离”记录了种种期望的幻灭,以及相关经验暴露出的我对所经之地是多么的无知;“融合”描述了逐渐接受现实的过程;“显现”源自一些小小的顿悟,关于我们的生存之地,以及我们对于这个世界可知和不可知的部分。在书中,苔藓,鸟鸣、鱼群,擦肩而过的游隼,脚下花丛的香气——这些日常总是被忽视的东西变成了作者的关注点,其字里行间皆是面对自然的谦卑,以及关于人类生存的冷静思考,当然还有对于科学争议严谨考证的态度。面对原始的壮美,语言常常显得太过贫乏,可作者还是凭借想象力和精妙的修辞带来了极具画面感的描写:像是巨人画家挥毫而就的蓝色海市蜃楼,哨兵般的白色羊胡子草,跳着芭蕾舞的栉水母,海妖塞壬吟唱似的鸟鸣,就连最普通不过的苔藓水洼也被比作了隐形生物的冥想花园。

  从地质学角度来看,相较于地球40多亿年历史的时间轴,人类的出现显得太过短暂,实在是微不足道。置于地球演化的宏大背景之下,探寻生命和存在的问题,也有着不一样的现实意义。诚如书里所说,“荒野是我们视为灵魂的原始之心,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我们每个人是如何融入这个宏大浩渺的宇宙的。如果我们失去荒野,不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一个物种,就几乎再无可能寻找到我们的根。”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文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