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10月21日        版次:A07    作者:

  何禾

  中共贵阳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指出,要完善文化贵阳贵安建设机制,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五网”综合治理体系,完善贵阳贵安对外传播工作体系,充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我们要聚焦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率的国际传播体系等重点领域,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坚持正确发展道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保证我国文化建设正确方向、更好担负起新时代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其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公民个人来说极其重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最重要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最重要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最重要的价值取向。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优化英模人物宣传学习机制,推动全社会崇尚英雄、争做先锋。健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体制机制,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再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是意识形态的支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紧扣主体性和原创性这两个重要标准。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这决定了我们要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走自己的学科、学术发展之路,走自己的理论创新、创造之路,走自己的知识传承、传播之路,才能产生与我们所处时代、物质基础相匹配的精神支柱。

  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是我们精神生产领域的一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文化生产的源头,对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供有益滋养。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一定是以广大人民的需求为目标,文艺创作要表达人民的心声。其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侧重于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再次,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更加关注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市场效益、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起到反哺文化事业的作用。第四,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

  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深化网络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职能,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首先,构建多元治理体系。网络社会是由多元社会主体共同构成的,网络治理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综合性与关联性,仅凭政府、市场或社会任何一方都难以实现有效应对。因此需要构建多主体参与、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其次,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体系。落实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通过持续有效的正面宣传,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坚守媒体正道,发挥媒体专业优势,用专业的能力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判断、解读,去揭示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去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坚持“内容为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内容的选择与质量至关重要,以内容优势及其吸引力助推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做好国际传播,健全的传播渠道是基础,现代化的传播格局是重要保障。首先,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在传播内容的选择上,一方面要宣介历史的中国,另一方面要宣介中国今天的伟大成就。讲好贵阳贵安故事,在传播方式的选择上,要采用面对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在传播主体方面,推动多元化的主体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好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民间组织能够共同发挥作用的强大力量。其次,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重要元素、精神标识推广开来,传播出去。在这个“根”与“源”的基础上,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再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世界贡献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而落实到实践层面体现为对处理世界性事务、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中国主张、中国方案。

  (作者系中共贵阳市委党校文化与社会发展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