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化赋能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11月11日        版次:A07    作者:

  王彦月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这一系列部署要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举措,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以文化赋能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以文化赋能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要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而从未中断的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文明史上,形成诸如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任人唯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优秀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言传身教的行为准则,其中蕴含的强大生命力,为中华民族砥砺前行、为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我们要更好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使其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其变成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推动中华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深度融合,持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以文化赋能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要做好“两个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发展,这其中文化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沃土,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积淀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才能使其更具中国特色和民族特色,才能使其从抽象理论向大众思想转化,与广大群众的语言相融通,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普遍了解、广泛接受,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落地生根。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华文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提供了丰富滋养,将二者不断地融合,不仅可以强化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也能促进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以文化赋能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要在新的起点上有力推动文化繁荣。文化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和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高品质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推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还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总之,在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道路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用优秀文化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和见证者,坚定文化自信,携手共进,才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努力为实现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