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冰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整个国家的国防战略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特殊时期的国家战略,三线建设已成为历史,但它给后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和无穷的精神力量。贵州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优势,加上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富饶,成为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三线建设在贵阳贵安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承载着国家记忆,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应更好挖掘、整理、保护、开发和利用好贵阳贵安三线建设文化资源,使其焕发新活力。
A 贵阳贵安三线建设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情况
近年来,贵阳贵安加大三线建设文化资源保护,取得了积极成效。乌当区依托老三线企业新光厂工业遗址建设贵阳三线建设博物馆,馆内共有四层,分为三线建设背景厅、三线建设精神厅、贵阳三线企业记忆厅、新光厂发展历程专题厅四个展厅,成为集中展现贵阳三线建设的过去与未来、发展与变化、光荣与梦想的文创交流中心。花溪板桥艺术村由三线建设废旧区改造成为气质独特的艺术家园,遗留下的大量机器设备、红厂房、涂鸦墙、大烟囱等成为独特的景观,为废弃厂房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也保留了三线建设的历史记忆。白云区政府、贵州铝厂、湖南金贝基业集团合作打造铝城记忆文创产业园,拟用10年分三期建成,值得期待。各相关单位还通过媒体平台、文艺展演等方式宣传三线建设文化唤起人们的集体记忆,激发情感共鸣。
但也要看到,在保护利用三线建设文化资源方面还存在以下不足:
对三线建设文化资源保护重视不够。在三线建设调整改造中,有的企业因国家政策性调整,搬迁合并淡出了历史舞台,相关遗址处于闲置和荒废中;一些工业厂房、机器设备等遗存,因长期闲置而导致被破坏或损毁,令人惋惜。
对三线建设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缺乏系统性措施。虽然2017年出台的《贵阳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明确将三线建设遗址作为红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但没有形成一系列相应的、行之有效的保护利用措施,致使一些珍贵的三线建设遗址在不知不觉中消失,被保护利用的不多,少部分被改造为文化产业园区和博物馆,有的还出现了破坏原真性等现象。
对三线建设文化遗产资源底数不清研究不多。目前,贵阳贵安还没有形成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名录和专题数据库,对三线建设文化遗产资源底数不清,对贵阳贵安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开展的研究还不多,相关作品比较少。
对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创新利用不足。将三线建设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还不够,对三线精神宣传力度不够,三线精神在群众中的知晓度有待提高。
B 多措并举保护利用贵阳贵安三线建设文化资源
三线建设遗产是我们身边宝贵的活态遗产,是贵阳贵安经济社会发展中宝贵的成长记忆,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不会再现的宝贵资源。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使之为人民的精神传承和文化生活服务,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建立三线建设文化资源保护机构,完善保护利用措施。贵阳贵安可成立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组织机构或协调机制,定期研究部署三线建设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传承重点工作。因地制宜完善保护利用措施,将三线建设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纳入贵阳文物事业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乡规划,加强依法保护。贵阳各区(市、县)均有三线建设文化资源遗存,各地也应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保护利用工作机构或协调机制,协作联动整合资源,形成保护利用的整体效应。
开展三线遗产普查,建立保护利用评估体系。自下而上开展三线建设遗产及文化资源普查,按不同类别、不同行业种类,对相关信息、图片、文献等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贵阳贵安三线建设遗产基础资源库。文化文物部门牵头开展挖掘、保护、抢救和开发利用工作,将贵阳贵安三线文化遗产列入工业遗产进行重点保护,同时可将三线建设遗址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并积极申请省级文物保护。通过开展全面普查、行业抽样调查,全面准确了解贵阳贵安三线建设文化资源遗产状况,获得三线遗产体量、现状、价值、前景的大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线遗产保护利用评估体系。
研宣结合,多维度展现三线建设文化魅力。打造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三线建设文化资源研学活动,大力宣传三线建设伟大历史,弘扬三线精神。围绕三线建设主题,以电视、歌舞、话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一批高质量、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记录三线建设伟大进程中的故事;以口述史、纪录片等形式,记录和传播贵阳贵安三线建设历史;通过媒体报道三线建设中在贵阳贵安涌现的典型人物与事迹,传递榜样力量;策划重温三线建设记忆、寻找三线建设老人等活动,打通历史与现实,拉进我们与三线建设这段历史的距离。积极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传承三线精神,将一些三线建设展馆作为教育实践基地,纳入学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参观考察、观摩学习、生活体验、劳动锻炼等教育活动,还可利用党校培训阵地开展三线建设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
文旅融合,借助三线建设文化遗产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发展。借助三线文化建立多元化产业开发平台,深入打造三线建设文化品牌。乌当区利用新光厂原潜望镜装配老车间工业遗址升级改造成三线建设博物馆,建设新光里文化创意产业园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贵阳要建立三线史料档案库或者贵阳市三线建设博物馆,将三线文化深度融入城市建设中,这能促进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和社会教育融合发展。通过“研学+参观+旅游”,设计“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三线企业遗址”精品旅游线路,打造贵阳贵安三线文化特色旅游品牌,生产三线建设相关的创意产品。如,茶壶、水缸、笔记本、钢笔等。在三线遗产地增加三线地标设置,丰富三线旅游内容。
统筹谋划,深挖三线建设文化资源价值。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和利用,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建立健全保护措施的同时,对三线建设文化资源的利用作好统筹谋划,特别要注重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对一些三线企业资产的处置和利用,应合理、灵活处理好产权与使用权问题,吸引国企、民企和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目前,贵州多个地方建设了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博物馆。如,六盘水市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遵义市三线建设博物馆。其中,六盘水市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遵义市三线建设博物馆均已纳入国家免费开放博物馆名单,每年都有相应的补助经费。乌当区利用三线企业新光厂装配车间改造建成的贵阳市三线建设博物馆,由于地势狭小,还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贵阳可以借鉴遵义经验推动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发—增值”,结合城市文化提升、名片打造、旅游发展、休闲房地产开发等,更好地深挖三线建设特殊价值。
(作者单位:中共贵阳市乌当区委党校)
(《加大对贵阳贵安三线建设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