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满“神奇生命”的马达加斯加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11月28日        版次:A07    作者:

  《博物》2024年11月号,月刊

  即使在纪录片资源遍地、出国旅游便利的今天,“马达加斯加”仍是个充满神秘异域感的名字。它是全球第四大岛,号称“第八大洲”,这里是狐猴、辐射陆龟、猴面包树等多种神奇生物的家园。生态类型之杂、持有物种之多,几乎冠绝全球,堪称“奇葩长满地,怪咖到处跑”。最新一期《博物》期刊,即聚焦马达加斯加。

  马达加斯加岛上有着各种“奇葩动物”,头号明星莫过于环尾狐猴。从动物种属上看,环尾狐猴与猕猴、狒狒等“典型猴子”亲缘关系很远,只能算是“广义猴子”。它们生活在贫瘠的干旱林区,食物以素食为主,在雨水多的季节,主要吃果实和树叶,在旱季,则会吃些昆虫、鸟蛋充饥。环尾狐猴过着群居生活,通常一群15到30只。猴群等级分明、社交频繁,很特别的是,它们是母系社会,“首领”和“高层”通常是雌猴。

  马达加斯加岛没有非洲大陆上的大象、斑马、瞪羚等食草兽,只有两种“小象”——辐射陆龟和安哥洛卡陆龟。辐射陆龟原产马岛南部,以每片背甲有从中心向外“辐射”的条纹得名,背甲可达40厘米。以前当地人有“不准捕捉陆龟”的文化禁忌,使其野生数量一度多达1200万只。就像非洲草原的食草兽一样,众多辐射陆龟取食地面的草、灌木和树苗,塑造着草原和森林的样貌。可惜到了现代,它们由于龟壳华丽而被大量捕捉运往国外宠物市场。在岛的西北部干燥林里,还有一种更濒危的安哥洛卡陆龟,近年的统计显示,野外只剩不到100只。除了宠物贸易外,当地农业依赖原始的毁林开荒,导致它们栖息的林地经常被人烧毁。

  象鼻虫科是甲虫当中种类最多、奇葩最多的一个科,马达加斯加岛的长颈鹿象鼻虫又是其中翘楚。虫如其名,它们的“脖子”比长颈鹿还夸张,足有身体其余部分的两倍多长。雄性利用“脖子”争夺配偶。

  其实,现今“神奇动物”遍地的马达加斯加岛在人类到来之前,曾经有更壮观的动物群:半吨重的象鸟、巨型狐獴,以及河马、象龟和巨型马岛獴等。杂志对这些物种也一一作了详尽介绍。

  除了神奇动物外,马达加斯加也有很多神奇的植物,最典型的是七八米高的旅人蕉。传说穿越沙漠的旅人,遇到它时只要折断叶柄,就会流出潺潺清水解渴,故而得名。旅人蕉的老家在马达加斯加,在这里,旅人蕉不长在荒漠,而是长在比较潮湿的地区。有趣的是,这里的旅人蕉只在雨季短期地储存一些水分,到了缺水的旱季就没水了,无法供旅人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