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岐
一位养蜂酿蜜的朋友问我,“你知道蜜蜂是怎样采蜜的吗?”我摇摇头。“你知道蜂蜜是怎样酿成的吗?”我又摇摇头。“你知道怎样的蜜才是好蜜吗?”我一脸茫然。面对一问三不知的我,他说:“走,去锯齿山看看,什么都明白了”,我欣然点头。
金秋十月,我们一行人来到位于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的锯齿山,这里距务川县城38公里。保护区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飞瀑流泉,溶洞交错。麻阳河水清冽平缓,沿着蜿蜒河床静静流过峡谷。这里还是全球黑叶猴分布最密集、数量最多的地区。秋日的麻阳河保护区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而云雾缥缈的锯齿山,宛如仙境。锯齿山,山连山,形如锯齿,连绵几十公里,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生机与神秘。朋友老赵对我们说:如果早来一个月,漫山遍野的五倍子花开得正盛,也正是蜜蜂采蜜的最佳时期。每年九月底,绽放的五倍子花仿若绿丛中燃起的星芒之火,其花形呈穗状,纤细而修长,花朵小巧玲珑,如碎玉般点缀其间。花瓣初展,色泽淡雅,白中透着微绿,随着花期推进,花蕊渐显,嫩黄的色泽带来一抹亮色,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生姿,引得蜂蝶纷至沓来,在这不起眼的角落,演绎着一场蜜蜂与五倍子花的生命盛事,宁静而又热烈,默默散发着独有的魅力与芬芳。
山腰处,一个个装满“中华蜂”的蜂箱如长蛇般整齐排列,它们安静地待在绿茵中,像是时光留下的宝藏。蜂王长什么样?好奇心驱使我们,一个个带上防蜂帽,在蜂农的指导下,轻轻打开蜂箱盖子,双手缓慢提起爬满蜜蜂的隔板,在密密麻麻的蜂群中找寻彪悍威武的蜂王,犹如在千军万马中去发现立马横刀的大将军一样,岂非易事?无奈之下,只好又小心翼翼地把隔板放回蜂箱。这些蜂箱孕育出世间最甜美的蜂蜜,那是无数勤劳的蜜蜂采集无数花朵酿成。每一滴蜂蜜都渗透了蜜蜂的辛劳,每一滴蜂蜜都蕴含着锯齿山的云雾气息,凝聚了这片山水的精华。我们的寻蜜之旅,也成了一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奇妙旅程。
自古以来锯齿山就是中华蜜蜂的栖息地,当地的仡佬族祖祖辈辈就有养蜂的习俗,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养蜂历史。自古就有“夜郎蜂蜜多,上品在思州(务川)”的美誉,真是好山好水出好蜜。
蜜蜂是勤劳的象征,是昆虫中的劳动模范,它们一生都在为采蜜酿蜜而忙碌。老赵告诉我们:每当秋天到来,山上五倍子花盛开时,蜜蜂开始采集花蜜。先是派出“侦察蜂”四处寻找含有丰富花蜜的植物,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圈舞”或“摇摆舞”,向其他蜜蜂传递蜜源的位置和方向。于是蜂箱里的蜜蜂倾巢而出,纷纷飞向蜜源地,用其特殊的口器吸取花蜜,并将其储存在体内的蜜囊中。采集到足够的花蜜后,蜜蜂返回蜂巢。但这只是开始,酿蜜才是重头戏。它们把花蜜吐入蜂巢的巢房中,由“内勤蜂”通过不断地扇动翅膀,让空气在巢房内流动。在这个过程中,花蜜中的水分逐渐蒸发,变得越来越浓稠,直到达到适宜的含水量,然后将其密封保存。蜜蜂们就这样不辞辛劳地工作着,直到花蜜最终变成香甜的蜂蜜。据说,每一公斤蜂蜜需要采集一万朵花蜜。用五倍子花蜜酿成的蜂蜜属中药蜜种,色似琥珀,味甘醇厚,是蜂蜜中的上品。蜜蜂的辛勤劳作,为我们带来了大自然最甜美的馈赠。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一幅画面:阳光初照,蜜蜂们便从蜂巢出发,它们振动着透明的翅膀,飞向花丛,那小巧的身躯在花朵间穿梭,从这一朵飞向那一朵,不知疲倦。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尽情地吸吮着花蜜,它们的小脚沾满花粉,它们仔细地在每一朵花中探寻,不放过任何一丝甜蜜的来源。微风拂过,花朵轻轻摇曳,花香四溢,与蜜蜂的忙碌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和谐美好的秋日画卷。我想起一代诗宗杨万里的“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花忙,蜜成犹带百花香。”
老赵是一位退伍老兵,23年的部队锤炼,使他养成了雷厉风行、不畏艰难的军人作风,十多年来,他远离生活的省城和亲人,一头扎进深山养蜂酿蜜,成就了一番“甜蜜”事业。他为什么会如此义无反顾?还得从十三年前说起。当时,老赵与几位战友到务川资助贫困学生,让他接触到务川锯齿山蜂蜜,在充分了解锯齿山蜂蜜品质和历史后,便花了三年的时间学习养蜂、考察市场,后来建蜂蜜厂,成立蜂业公司。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赵的带领下,一群志同道合的退伍军人,潜心养蜂酿蜜,精益求精,事业有了大的发展,从开始的一个养蜂场发展到七十二个养蜂场,年产蜂蜜从几百斤到五十余万斤,年产值从不到十万元到两千余万元,生产的“锯齿山牌”蜂蜜、巢蜜多次荣获“全国蜂产品品评大赛”金奖,还拿到了欧盟和美国的有机认证,产品远销国内外。他们厂的“五倍子蜂蜜”在“全国优质蜂蜜品评大赛”上一举夺魁,斩获金奖。
从山上下来,老赵带我们参观他的蜂蜜厂。“更衣、换鞋、戴头套、过风淋门……经过一整套复杂的程序,我们才得以进入生产车间。眼前是一尘不染的厂房和一台台进口的先进设备。老赵介绍了蜂蜜的生产流程,并告诉我们:公司所有的蜂场都由他亲自带队考察,按标准严格筛选,甚至招募蜂农也有严格的评价体系,每一个蜂农都要经过严格培训。从养蜂、采蜜、酿蜜、检验、包装、出厂,每一个环节都实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确保蜂蜜的高品质。
事业发展了,不忘回馈社会。老赵说:这几年结合各项惠民政策,带动群众发展养蜂产业。期间,公司对群众进行养殖培训和蜂具的赠送,然后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蜂蜜收购,让蜂农有钱赚。帮助贫困户养蜂脱贫,安置社会就业人员,带动退役军人养蜂酿蜜。他们的养蜂场成为了当地群众共同致富的基地。
闲聊期间,我接过老赵递过来的一杯蜂蜜水,杯中金黄的蜂蜜与澄澈的水相互交融,在光影交错间似有灵韵流转。轻抿一口,蜂蜜的温润裹挟着水的清凉滑过唇齿,初尝时淡雅的甜在舌尖上晕开,如春日微风轻拂花朵,带来清新与愉悦。继而,那缕缕丝甜缓缓沁入咽喉,仿若一条甘美的溪流蜿蜒而下,所经之处,干涸与疲惫悄然消散。每一口的吞咽都似在品尝自然的馈赠,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与大自然最甜蜜的邂逅,身心皆被这一抹纯净的甘甜所抚慰,满是惬意与满足。
(《锯齿山寻蜜》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