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昌 尚鸿杉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贵安新区党工委书记胡忠雄在贵阳贵安数智赋能工作专题会上强调,完善数智技术赋能机制,推动常态化场景开放,全面提升全社会、全行业数智化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数字贵阳贵安。加快完善数智技术赋能机制,需从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生态、统筹推进场景创新、优化数据流通机制、完善科技人才体制机制四个方面发力,更好推进数实深度融合,有力推动贵阳贵安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A 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生态
协同创新是各个创新主体实现创新互惠、知识共享、优化资源配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助推器。一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依托贵阳贵安的区域优势与政策体系,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资源要素集聚能力,积极引导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特色领域的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汇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格局。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科技项目立项机制,不断增强企业在优势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参与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创新决策过程,积极吸纳科技专家参与,以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技创新的有效推进。
二是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拓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渠道,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机制。探索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的新模式,鼓励企业以众包众筹、设立基础研究奖项、与科技部门设立联合基金、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等多种方式,扩大企业基础研究有效投入。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科学捐赠的形式进行资助,为基础研究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三是推进多元主体协同创新。构建以各领域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形成跨领域、多学科、大协作和高强度的创新基地,探索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培育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平台和基地,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对接和大中小微企业之间的业务协作、资源共享和系统集成,形成良好的产业链知识技术流动机制。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创新生态,加速贵阳贵安在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上稳步迈进,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B 统筹推进场景创新
场景创新是加快数实深度融合、推动新技术落地、激发市场新需求与新活力的重要引擎。一是打造优势产业创新应用场景。聚焦贵阳贵安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需求,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绿色技术示范应用,着力打造一批产业转型场景。进一步拓展电子设备智能制造生产线、大数据存储与处理设备智能化运维、5G智能终端应用创新等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新场景。搭建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整合门票预订、游客流量监测、景区导览等功能于一体,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的旅游服务。广泛运用VR和AR技术,融入文化旅游街区和旅游古镇的传统文化元素,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二是常态化发布场景清单。由大数据管理部门牵头,联合各产业主管部门、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成立场景清单发布工作小组,制定详细的场景清单发布计划,明确发布的时间节点、频率和内容范围等。建立规范的场景清单征集、筛选、评估和发布流程,确保清单的质量和权威性。深度挖掘契合本地发展需求与特色的高价值场景机会,吸引省内外创新企业踊跃参与到贵阳贵安的创新场景建设中来。对发布的场景进行持续跟踪,并常态化做好场景供需对接,为企业提供更多创新和实践应用机会。
三是完善场景金融服务。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引导基金作用,鼓励本地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结合企业场景创新的实际需求与风险特征,研发高适配性的科技金融产品。引导市场化投资机构为场景创新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支持。设立场景金融服务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补贴金融机构开展场景金融业务的风险损失、奖励在场景金融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机构和企业等,降低金融机构参与场景金融服务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其积极性。
C 优化数据流通机制
数据流通机制是释放数据要素潜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各领域深度融合的关键举措。一是健全数据要素登记及披露机制。规范数据标准,统一数据格式、分类、编码等标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为数据要素登记及披露提供标准化支持,便于数据的整合、共享和查询。根据数据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合理确定披露范围,平衡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的关系。采用多种披露方式,如定期报告、临时公告、依申请披露等,满足不同主体对数据要素信息的需求。建立跨部门的数据要素登记及披露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强化数据流通协作。构建促进使用和流通、场内场外相结合的交易制度体系,规范引导场外交易,培育壮大场内交易。配备数据资产目录及其相关组织管理方法,以确保数据资产交易及使用的过程可控。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跨主体的数据流通,促进跨行业的合作与创新,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三是构建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环境。加快使用数据沙箱、隐私计算、“数据金库”等核心技术,为各类数据所有者提供安全可信的存储服务,确保数据在流转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全、合规,实现“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提高数据要素治理效能,统筹好政府监管和市场自律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有序引导和规范发展的作用,压实企业的数据治理责任,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进一步健全数据要素共建共享机制,打造开放共享、安全可信的数据要素市场环境。
D 完善科技人才体制机制
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是激发人才活力与创造力、推动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坚实基础。一是加快建设高素质数智人才队伍。构建基于企业实际需求的数字化人才培育方案。充分整合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贵州科学城、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四城”的科教、人才、平台等资源,根据贵阳贵安数字经济发展实际,统筹推进“强工科”和“新工科”建设,持续调整和优化数字技术领域相关学科专业设置,培育更多高素质数智人才。打造高技能数字产业工人队伍,支持企业制定个性化的数智人才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涵盖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编程语言等内容的内部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数智技能水平。
二是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分类精准、多元化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对于基础研究型科技人才,要更加关注科研贡献和学术价值。对于应用型科技人才,重点评价技术标准、解决方案、高质量专利、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等代表性成果指标。对于科技管理人才,突出其为科技创新提供的管理和服务价值。建立健全评价协同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强化公众参与和监督,确保科技人才评价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三是畅通人才流动机制。优化市场激励机制,综合运用薪酬、股权、奖金等多种激励手段,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合理流动,提升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整体活力。破除人才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数智技术人才在不同性质单位之间合理流动。积极推动区域间的数智技术人才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人才共享机制,加强数字人才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确保人才价值的最大化,为贵阳贵安全域数字化转型与数实相融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者张洪昌系贵州财经大学副研究员、贵州黔兴高校智库联盟副秘书长;尚鸿杉系贵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本文系贵州财经大学科研项目〔2024ZXSY276〕阶段性成果)
(《加快完善数智技术赋能机制》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