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始皇的相貌如何?因为没有图像,也没有可靠的文字记录,目前还是一个谜。倘若有一天,秦始皇的陵墓被打开,尚可通过提取遗骨上的DNA,复原一个最接近真相的画像。但是,换一个角度我们可以推测秦始皇的相貌,即通过“性格”倒推“面相”,其理论依据是“相由心生”。最新一期《文史知识》刊发文章作了尝试。
文章从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一则史料说起。一位叫做尉缭的游士,如是论说秦始皇:“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意思是说,秦王政这个人,鼻子长得像野蜂,眼睛很长,胸部如同老鹰般突起,声音如同豺狗般嘶鸣,刻薄寡恩而有虎狼之心,困处而有求于人时,不惜谦卑低首,得志而指使号令时,简直是要吃人。作者认为:“尉缭的这段话,是史书中直接叙述秦始皇生理心理特征的唯一一条材料,非常难得。两千年来,秦始皇的相貌性格,几乎由此而被定格,关于秦始皇人物形象的描绘,大致都由此生发扩展。”
但据作者考证,尉缭与秦始皇不是同时代人,两者几乎不可能有交集。那么,是谁在借尉缭之口评说秦始皇呢?作者认为,从内容上看,尉缭说秦王与范蠡说勾践如出一辙。首先,两者的结果相似:范蠡相面勾践后,判断其性格是“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尉缭相面秦王政后,判断其性格是“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结合上下文,深究其语义,都是说其人困处时能隐忍下士,得意时猜忌害人。最终的结论也相同,不可长久交往,以离去为好。其次,评说勾践与秦始皇面相的逻辑相似:勾践的面相,是“长颈鸟喙”,也就是脖子长,嘴巴尖而突出,属于鸟相,往往指鸟中的猛禽,鸷鸟如鹰类。在相面术中,这种猛禽相的人,当是一种类型,其性格判定为如同鹰鸷之忍人,即猜忌深且能隐忍的狠人。勾践,正是其典型。秦王政的面相也是猛禽相,与勾践属于同一类型。
综合以上理由,文章得出这样的结论:尉缭说秦王相貌性格,与范蠡说勾践相貌性格,都是古代相面术的运用。从二者的形式和内容相通类似来看,尉缭说秦王相貌性格的故事,应当是套用范蠡说勾践相貌性格的故事发展而来。至于这个故事的编造者是谁,在什么时候编造的?因为缺乏直接的证据,暂时尚不能确定。
(《秦始皇的相貌与性格》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