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的文学

《世界文学》2024年第6期,双月刊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12月26日        版次:A07    作者:

不论古今中外,人类出生、成长、成人,都有赖于家。家是自我栖身的场所,没有家的庇护,身、心将会漂泊无依。在古代,人在家里出生,由家庭培养长大;病了,家庭便是医院,家人便是看护;有家人养老送终。简言之,生老病死都是在家中完成的。但在时代的变迁中,家中不论是经济的压力、理念的分歧、生活环境的变化、新技术的出现、成员的病故、新人的加入、权力关系的失衡,都不可避免会影响家庭功能的正常运转,导致家庭成员的情感隔阂、心理障碍、社会不适等问题。最新一期《世界文学》刊发了一组以家庭忧患或变故为主题的当代短篇小说,帮助读者重新打量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背景下的家庭生活现场。

法国作家克莱尔·卡斯蒂的短篇小说集《对句》,收录了她的36篇小说。在《对句》中,作者以男女亲密关系为主线,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感受,向读者勾勒了一幅幅真实得令人窒息的家庭生活图景,以及涉及这种生活的各个阶段:恋爱、结婚、抚养子女、争吵、妥协、离婚、重组家庭。杂志从中选出了《他的前妻》《嫉妒》《让步》《指责》等8篇作品,揭示了亲密关系中种种矛盾复杂的情感。

“沉默占据一个家,就很难再让它离开了;越是重要的事情,就越不想让别人发现它。”在《闭门的家》中,西班牙作家赫玛·涅托以一套老破小公寓为叙述基点,让主人公的意识穿梭于过去与现在之间,逐步揭开原生家庭的真实面貌,以及他与父亲、过往、旧家逐渐和解的过程。小说原标题中的casa一词,在西班牙语中既指抽象意义上的“家”,也指其具象载体“房子”。对主人公而言,家(房子)是庇护,是栖居之所,也是牢笼,是不能说的秘密。闭门的状态隐喻了家庭成员之间情感沟通无能的困境,或许唯有爱能逾越这道沉默的鸿沟。

巴西作家马萨尔·阿基诺的小说《家宴》以一家人的餐馆聚会为场景,展现了潜藏在家庭内部多重交叠的危机。另一位巴西作家迪奥戈·阿尔梅达借由《“聊天机器人”》来展现电子媒介对于当代家庭关系构成的威胁,揭示了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由“消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组成的家庭格局。

美国作家约翰·列侬的两篇小说《蓝光,红光》和《门》主要讲述人的执念(如保护欲、控制欲)因何产生,又如何在家宅内引发灾祸或纷争。列侬的叙述具象化了这种执念的虚妄。

尼日利亚作家奇卡·乌尼格微的小说《成为普萝丝佩乐斯》将我们带入欧洲移民家庭的生活空间,观察女性移民在巨大的生活落差中所经受的心理和情感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