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历书:

“年货类”图书的“年年新”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1月09日        版次:A07    作者:

《山西文物日历2025年·壁画》书封。

《敦煌日历2025》书封。

《故宫日历·2025》书封。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文丰 文/图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之后,我们不自觉地进入“过年”的状态:开始将公历换算成农历,筹备年货,开启春节倒计时,这是国人独有的时间感觉和文化体验。

过去,人们挑选的“年货”中挂历、日历乃至黄历是必不可少的。与腕上手表、掌中手机中的时与日、年与月不同,它们承载的“宜忌”“二十四节气”等文化讯息,是国人“时间感觉”的具象化存在。

近些年,愈加火热的“年货类”图书——日历书,更是将一串时间数字赋予了新的文化属性。正如古语所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日历书也是如此,它做到了“年年出、年年新”。

“IP赋能”

日历书守正创新

在众多日历书中,《故宫日历》可谓是既开风气又为师。早在1933年,《故宫日历》便由故宫博物院推出,并以每年一册的频率连续出版。后来一度中断,直至2009年,故宫博物院以《故宫日历》1937年版为蓝本复刻推出新版,拉开了文化日历书的序幕。日历书市场也藉由《故宫日历》培育起来:2016年,日历书开始呈现井喷式增长,品种数高达114种,这一年也被称为国内的“日历书出版元年”,该年推出的日历书品种高达114种,新增数量达到2015年的200%左右。至2018年,日历书出版的品种数量基本稳定下来,自此朝着精品化的方向发展。

最具热度的日历书是拥有相对稳定潜在读者群的IP:或延续品牌机构IP的影响力,或挖掘畅销图书的IP价值,或充实作者IP的产品矩阵……在诸多有着“IP”加持的日历书中,《故宫日历》《敦煌日历》颇受瞩目,这两部日历书的背后,是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的IP支撑。

2025年是农历乙巳年,生肖蛇年,适逢故宫博物院建院一百周年。《故宫日历·2025》将12个月分拆为三个主题:首先是“蛇年”生肖主题,在1月份的31天里,通过31件蛇文物,展现紫禁城中的蛇元素。如:蛇与龟组合而成的玄武神像,象征着北方之神,通常与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并称为四神像。汉代将此四神像制作成四神瓦当,玄武纹瓦当亦在其中;其次是“概览”陈列主题,出现在日历中2月至9月的文物,是从故宫博物院现有珍藏的186万余件(套)文物中精选而出,通过上古瑰宝、晋唐气韵、盛唐气象、大宋风雅、宋韵流芳、元明珍赏、明清繁华、清代华章八个版块一一展示;再次为“百年”建院主题,故宫博物院建院一百周年以来,从筚路蓝缕到盛世琳琅,故宫人全心守护国宝,传承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的形象和付出,曾在《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现象级纪录片中有所展现。11月至12月的日历内容,涵盖古建的修缮、文物的修复、专题展览的举办、常设展馆的布置等方面。

今年的《故宫日历》创新点有二:一是推出《故宫日历》矩阵日历书。除主打的《故宫日历·2025》外,《故宫日历:书画版·2025年》从故宫博物院所藏近16万件(套)书画珍品中,精选近400件山水楼阁书画作品,时间跨越唐代至近代,将泱泱中华大江南北的山水形胜、危楼杰阁、舟车桥梁、文人书斋一一呈现,其中不乏从未面世或出版的珍贵文物;《故宫日历·2025年·童真版》用“回归童真,寻找经典”的方式,为小读者揭开故宫博物院藏文物与传统色彩及二十四节气的秘密。二是与科技手段相结合,把AR技术运用到日历中,让日历中的文物“活”起来,包括三维文物展示、书画作品动起来、视频呈现文物修复前后的效果对比等,给读者带来全新体验。

漫漫黄沙,大漠孤烟。今年正值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从常书鸿、段文杰、史苇湘到李其琼、关友惠、樊锦诗……几代莫高窟人饮冰茹檗,谱写下一曲波澜壮阔的敦煌乐章。敦煌研究院前辈们的心血,汇聚于《敦煌日历2025》。该日历书收录了295幅实景壁画、70幅专家临摹复原作品,从神佛护佑、经变故事,到传统建筑、服饰妆容、世俗生活,收录了大量难得一见的未开放洞窟与未公开遗珍素材,从众多角度展现丰富的古代民俗生活,以及古人纳福驱灾的愿望。每天一幅敦煌壁画,配有专家深入解读:从新年纳福的“入新改故,万物同宜”,到入春踏青的“时候花新,春阳满路”,从炎夏消暑的“各赐团扇,愿扬仁风”,到隆冬温酒小酌的“长至初启,佳节应期”。千年前古人的松弛与浪漫在敦煌日历中娓娓道来,让人心生温暖与感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历书中收录的70幅原壁画的临摹作品,出自段文杰、史苇湘、欧阳琳等前辈之手,百年莫高精神代代相传,透过日历书向我们描摹传递那繁华绮丽的世界。

“文博赋能”

日历书异军突起

在“文旅热”和“文博热”的双重热度叠加下,今年通过“文博”赋能的日历书异军突起。

2024年,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全世界爆火,让人们了解到“地上文物看山西”的个中真意,山西线下的文旅、文博彻底出圈。一本立足山西文物的日历书《山西文物日历2025年·壁画》也趁势而起。该日历书结合了文化传承、情感寄托和知识普及等多个方面的优势,将传统节气与壁画、篆刻相结合,使大自然的运行节奏流转于现代城市生活中。书中的日期与节气等皆集自山西碑刻法帖,如《困学纪闻》《唐太宗晋祠铭》《清奉直大夫武君介仁墓志铭》等。这种创新设计不仅赋予了日历新的生命力,也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众所周知,山西文物种类繁多,壁画、青铜器、彩塑、古建、石窟……山西的文物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具有世俗化的气息和个性化的风格,因此,山西无疑是挖掘文博日历书出版选题的富矿。事实上,《山西文物日历2023年·壁画》《山西文物日历2024年·彩塑》的畅销已见证了“文博热”的热度,而依托文物衍生的日历书在今年备受瞩目。

央视新闻出品的《文博日历2025年》基于同名新媒体产品开发,从400余件文物中做挑选,每天介绍一件文物,图文并茂,不仅展示文物的基本信息、功用和价值,还介绍文物包含的文史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等,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该书不仅是一本有一定时效性的日历书,更是一本寓教于乐的文博知识工具书,读者从书中可以查阅全国一两百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从海报页观文物之颜值,从文案页品文物背后的故事;兴之所至,可以在“今日打卡”处记录;扫码还可实现博物馆一键预约,与心仪的文物实现线下见面。

国家博物馆推出的《国博日历:二〇二五·农历乙巳年》以时间为线索,精选365件馆藏精品文物,按照年代顺序梳理编排,每一件文物都经过专家团队的精心挑选和详细解读,通过这样的方式,读者可以经文物走进当时的社会生活,在一年中的每一天都与一件珍贵的文物相遇,感受历史的脉动。国家博物馆馆藏百万余件珍贵文物,构筑起展现中华文明永恒魅力、体现时代价值的文化殿堂。坚持《国博日历》的编纂出版,不仅是一次次的历史巡礼,更是文化自信的火种传递。

“特色赋能”

日历书各有所好

在市场细分、凸显差异化趋势的引领下,今年的日历书主题涉及民俗掌故、南怀瑾国学、健康、萌宠等领域。主打“特色”赋能,“萝卜白菜,各有所好”。

《民俗掌故日历6.0版(2025)》(以下简称“6.0科普版”),主体框架为“民俗 科普 漫画”,一年365天,365个掌故置于案头,每日一翻,从中不仅感受到中国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在包罗万象的民俗生活中,发现众多有趣有料的科学知识点。“6.0科普版”最大的特色在于新增了科普元素,每个民俗条目下面,新增对应的科普小知识,使民俗掌故和科学普及有机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了源自生活的各种问题,力求从民俗的角度探寻科学奥秘,拓宽弘扬中华民俗文化的渠道。

《南怀瑾国学日历(2025)》是南怀瑾先生的语录日历,从先生的著述中选取200余条语录,主要包含处世之道、家庭教育、存心立品、节气养生等先生对于入世做人做事的教诲。在内容呈现上相对往年风格会更加活泼、接地气。本次日历主题为“外问南师 内求诸己”,周六周日为空白笔记形式,方便读者周末闲暇时光学习“与自己对话”。

日历书有着广泛的老年人群体,健康类的日历书也颇有拥趸。其中,《华西医院辟谣小分队健康日历(2025)》是华西医学大系中一本特别的科普读物,书稿以日历形式呈现,采用问答的方式对与医学有关的常见医学谣言、养身保健误区及日常保健方法做了简明扼要的阐释。重点介绍了日常保健信息,如对脱发、口臭、消毒、颈椎保养、健身、肠道消化等问题作出了科学解答,并提供解决方案。本书既是一本日历,又是一本医学科普读物,还可用作日常便签,记录关键事项和保健知识。

萌宠已是当代年轻人线上、线下关注的热点,今年日历书的萌宠题材包括熊猫、猫、狗等。《有猫可撸喵呜不停(2025日历)》让读者一起云吸全国各地的萌猫。《今日宜“吸”熊猫》则收录了大熊猫吃喝玩睡的精彩瞬间,展示了可爱熊猫慢节奏、没烦恼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