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文丰 文/图
元旦之后,新的一年随之而来。
元旦像是一场告别。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人们对过去一年的盘点、总结,甚至通过一份份个性化的“2024年度报告”,回顾过往一年的点点滴滴:从“144小时过境免签”广纳宾客,到00后奥运健儿惊艳巴黎;从《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球,到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从阿勒泰成为打工“牛马”的“精神原乡”,到年轻人奔向县城寻找生活的第三种可能……无论何种姿态,努力生活的平凡人,其本色都是积极向新的。
与此同时,各大期刊媒介也在回望中,推出了各自的盘点与榜单。
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历史与文明的见证。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新华网等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4”揭晓,“智”和“变”分别当选2024年中国国内年度汉字和国际年度汉字。“智”字的当选,体现了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在科技浪潮中对智慧的追求和探索。如今,人工智能已从专业领域走进大众生活,从研发、投资的关键领域变为立法、伦理等社会关注的焦点,“智”字不仅仅指科技的智慧,更包含了人类在科技革命中把握和运用智慧的能力;强调“变化动态性”的“变”字,正符合当前发展局势:国际格局处于百年巨变中,全球南方崛起使力量对比改变,国际关系更趋复杂;生产方式因互联网与AI发生千年更迭,重塑产业与生活;社会关系和思维观念亦在转变,人们须敏锐感知变化,更新知识与认知,在变动中谋求发展机遇。
擅长做年度盘点的《新周刊》,将2024年的盘点主题聚焦于“视频”一词。距今130年前,电影的诞生为人类创造了一个个光影的世界、光影的梦想。130年后,光影的载体丰富为剧集、综艺、短剧、短视频、直播……《新周刊》盘点了影像媒介的变迁:过去一年,电影变少了。人们的注意力从大屏转移到小屏,影院观众流失,人们不得不思考,什么电影适合在今天的电影院里播放和观看?电视剧剧集也变得更短了。从50集到12集、从每集45分钟到每集4分钟,短剧与微短剧成为今天的主流。人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短剧和微短剧中捕捉其中最值得留下的瞬间;视频直播已经无处不在,视频赋予了人类更大的表达权利,也考验着他们的心灵与头脑:如何在大量的视频流中讲述真正的故事、创作经典的影像……《新周刊》推出“2024年的中国视频榜”,关注这一年的视频作品如何与世界共振,告诉读者生命中的“好东西”是什么。
文化是社会的镜子,映照出当下社会的情感脉动、价值观转型和个体需求的变迁。《南方周末》回望这一年,发现中国的文化创作与社会情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水乳交融。其在“2024年度文化现象盘点”专题中提出:文旅“从被动出圈到主动破圈”。不论是主动接住《黑神话:悟空》“泼天流量”的山西文旅,还是荣膺“互联网打造的5A级景区”的“尔滨”,九万里神州大地、五千年华夏文明,在创新的思维和跨界的融合下,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可以被无限放大,地方文旅也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电影迎来“新故事、新表达、新视角”。2024年是国内的“女本位叙事元年”,精品女性电影频出,海外佳作也在国内大受欢迎。上半年有《热辣滚烫》《坠落的审判》《泳者之心》,下半年有《出走的决心》《女人世界》《好东西》……从传统文化的复兴,到女性叙事的崛起,再到文化消费与群体情绪的互动,2024年一系列杰出的文化作品都在反映着当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元旦像是一场告别,春节则是一场新生。许多人在“回家过个好年”的期许中规划新的开始:继网球之后,攀岩成为中产阶层的新宠;奢侈品消费日渐低迷,人们重新思考消费价值的意义;银发经济迎来爆发,年轻人跑去老年大学当老师……生活的多维也许超乎我们的想象,但人们越发明晰:抵抗一切不确定的方式,就是过好今朝。
(《期刊里的2024》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