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当区谷定村——

外乡人“创”出共富路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1月25日        版次:A03    作者:

1月21日,杨先知到贵阳市区送完豆干,回到位于乌当区下坝镇谷定村的豆制品厂已经是清晨五六点了,刚睡下不到两个小时,她又急匆匆地起床,安排工人赶制条豆干、方豆干、卤豆干等风味豆干。杨先知说,随着春节临近,订单越来越多,最近一段时间,豆制品厂每天都能接到4000公斤左右的订单。

杨先知是湖北人,此前曾在贵州做生意,2023年,她来到谷定村创办豆制品厂,专注生产近10种风味豆干。

“办厂第一年一直在亏本,老公和孩子都在劝我回老家。”杨先知回忆当时的场景,仍不免唏嘘。但一想到谷定村近郊优势明显,不仅交通便利,还紧邻贵阳主城区,背靠着大市场,再加上镇党委、政府以及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不服输的杨先知还是下定决心:“不把本钱赚回来,不回老家。”

于是,杨先知白天做豆干、跑市场,晚上去送货、跟进服务,经常忙到第二天清晨才能睡觉。

努力总会有收获。去年,杨先知逐渐打开市场,豆制品厂也开始盈利。目前,豆制品厂平均每天能卖出豆干2500公斤左右,还带动当地6位村民在豆制品厂里务工增收。

与杨先知一样,到谷定村创业的外乡人还有来自黔东南州的石阔齐。2022年,他和姐夫受到谷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定玉的邀请,相约来到谷定村发展草莓产业。

石阔齐介绍,他以每年每亩1000元的价格,在村里流转了6亩土地,建设了15个大棚,种植了“白雪公主”、“雪里香”、巧克力、奶油等品种的草莓。

“我不想外出打工,姐夫就带我边学种草莓边创业。”经过两年多的学习,石阔齐逐渐掌握草莓种植技术。为了让草莓更好地授粉,他还养殖了15箱蜜蜂,让近乎撂荒的土地“变身”为草莓采摘园,焕发出新的活力。仅2024年,石阔齐就实现了16万元的收入。

目前正值草莓大量上市之时,石阔齐接到的草莓订单已经排到了六七天之后。“春节过后,我计划请几个工人,并在各个岔路口增设草莓园采摘指路标识,吸引更多的客户。”石阔齐说。

据了解,近年来,谷定村依托紧邻主城区、交通便利的近郊优势,大力引进“外乡”致富能人到村里创业,通过能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发展乡村产业,带动村民致富。截至目前,全村共引进“外乡”致富能人12名,分别从事草莓、豆制品、药材和兔子养殖等产业,带动70余名村民就近就地务工。

“希望更多的致富能人走进乡村、扎根乡村,发展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看着越来越多的乡亲在“家门口”就业,周定玉充满了干劲,他表示,接下来,谷定村将继续结合本村实际,依托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引进更多有理想、肯干敢干的外乡人来村里创业,千方百计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