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丽
记得儿时,每到春节临近,母亲比我们还急切地盼望下一场大雪,母亲总是说:“来一场大雪,年货就不会坏了,包子、年糕什么的,你们吃到正月半都没有问题。”
有一年,刚过腊月二十就下了一场大雪,母亲说:“这雪再过两天下多好,咱家明天才开始蒸包子呢。”老天爷好像听懂了母亲的念叨,两天后的夜里又下了一场大雪。早晨起来,母亲连忙招呼两个哥哥起床铲雪。母亲找来几块塑料薄膜在院子里背阴的地方铺上,然后让哥哥们把包子、年糕分别倒在两张塑料薄膜上,包好,再用草绳把口扎紧,哥哥们用铲锹铲旁边的雪,覆盖到扎好的薄膜上,一层一层把雪拍严实,直到雪堆成小山一般。而对于生产队里分的牛肉、猪肉,母亲则让哥哥直接把它们埋到雪地里,接着在雪地上放两块猪肉,铲上雪厚厚地覆盖住,再放上两块牛肉,再用厚厚的雪覆盖住,用铲锹拍严实。因为家乡是鱼米之乡,年货最多的就是鱼类了,所以最大的雪堆便是鱼的地盘,鳊鱼、鲫鱼、鲶鱼大大小小有数十条。哥哥们铲雪时,母亲一直叮嘱他们要把雪拍得服帖、结实,这样雪融化得慢,年货保存的时间才会长久些。
记得有一次,二哥铲雪放年货时,偷偷地把一个亲戚送来的几个梨藏进了放羊肉的那个雪堆里。一天,大哥铲雪取羊肉时,二哥主动请缨替大哥铲雪,大哥笑着说:“你今天倒是挺勤快的,跟我抢着干活。”二哥一着急,道出了藏梨玄机。我们兄妹仨小心扒拉了好长时间,终于完好无损地挖出了梨。看着大黄梨脱胎换骨变成了黑乎乎的梨,但我们又舍不得扔掉,三个人偷偷把冻梨吃了。也太激牙了,但是吃起来绵蜜可口。直到多年以后,我去东北游玩,才知道世上真的有冻梨。原来,早在几十年前,由于二哥的歪打正着,我就品尝过冻梨的味道了,只不过那时还不知道,冻梨取出后要放在凉水里泡上十来分钟,待化透后再食用。
后来,即使有了冰箱,春节前夕只要下大雪,母亲还是喜欢把年货埋进雪堆里,母亲说:“埋进雪堆里的年货,接地气,也更有年味儿。”
最近几年,不知不觉,我竟然也学起了母亲,在雪堆里藏年货。今年的春节,我们兄妹仨更是急切盼望着有一场大雪,能和母亲一起再一次品味藏在雪堆里的年味。
(《藏在雪堆里的年味》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