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泽达利公司工人在操作智能化设备洗涤布草。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许发顺 摄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周治友 肖嬿 许发顺
找到好的投资项目但启动资金不足怎么办?当清镇市站街镇站街村、茶林村和太平村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面对同样的难题时,各村一起交出一张新答卷:联村抱团,共同发展。
2023年,在站街镇投资创业多年的湖北籍企业家黄绅邀站街村入股投资开发共享布草洗涤项目。但站街村党支部书记梁春却犯了难——投资入股至少要350万元,可村集体经济账上的余额加上8位村民的入股资金,仅能凑到99万元。
摆在梁春面前的共享布草洗涤投资项目是基于大数据物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布草是酒店行业用语,泛指被套、枕套、床单、面巾、浴巾、地巾等布料。该项目的内容是由洗涤企业为酒店及相关行业提供共享布草及洗涤服务,相较于传统的酒店自行购买布草,共享布草能节约大量购买成本,发展前景广阔。梁春认为,贵阳文旅市场近年来越来越红火,本地布草洗涤需求市场存量很大,这一轮投资机不可失。
彼时,与站街村相邻的茶林村和太平村也面临相似的发展困境:每年仅有数万元固定资产出租收益,经营性收入为零,发展村集体经济缺乏“源头活水”。
既然都有投资基础,又都有发展需求,能否动员三个村联合投资入股发展布草洗涤项目?梁春找到茶林村党支部书记和太平村党支部书记,经过充分讨论、征求村集体成员意见并达成共识后,联村发展的思路定了下来。最终,站街村、太平村、茶林村凑齐入股资金350万元,按照“党支部负责监督,股东会负责决策,企业家负责运营”的原则,村企双方共同投资700万元成立贵州泽达利布草洗涤有限公司。
作为当地首个“吃螃蟹”的联村发展项目,相比过去的单打独斗,不仅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及投资风险,更在办理证照、环保节能、规范用工等多方面实现提速增效——
当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这一多村联合开发的集体经济项目,第一时间上门为泽达利公司办理证照,促成洗涤项目比原计划提前半年投产。
洗涤厂房原计划要建设数公里长的排污管道接入最近的污水处理厂,经市政部门派人现场勘察指导,洗涤污水管道可接入距离厂房仅数百米的排污管道,为企业节省约30万元建设成本。
为洗涤烘烫布草,企业原本需要自建蒸汽锅炉,仅此项预计每年需支出300多万元。三村党支部书记经过多方打听,联系上附近一家企业,每年仅需支付100余万元即可获得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蒸汽,促进了环保降耗。
项目投产后,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在三个村里招工、用工50余人,避免任人唯亲的同时,提高村民遵守现代企业规章的意识。
……
“抱团发展不仅能集思广益、打开格局,还能避免同类产业恶性竞争。”梁春说,联村发展的成果就像大家熟知的一句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目前,泽达利公司已成我省产能最大的共享布草洗涤企业,其建成的第一条智能化生产线日洗涤量可达8000套。
共享布草洗涤最大的特点是在布草中植入可水洗RFID芯片,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集成技术,实现对布草投放、洗涤、仓储、运输等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相关数据同时共享给酒店及洗涤企业,让二者可同步掌握布草的洗涤质量、频次及使用状况。
“智能化的洗涤设备让每天洗出来的第一件布草和最后一件布草都同样干净。”黄绅说。
去年1月16日,泽达利公司试产首日便与省内40多家酒店签订合作协议。借助当年春节假期酒店布草更换高峰期进行营销推广,企业投产仅4个月便实现盈利。
一年时间,泽达利公司签约的300多家酒店遍布清镇、南明、云岩、观山湖、花溪、织金、平坝等地,为酒店民宿供应布草138万套,产值超700万元,部分酒店因改用共享布草节约开支40多万元。
去年底,泽达利公司拿出100万元资金进行股东分红,站街、茶林、太平3个村集体共分得46万元,收获了期待已久的经营性收入“活水”。
如今,随着首条生产线产能的日趋饱和,该企业开始谋划上马第二条生产线,希望借助省内发达的高速路网,将服务版图扩张到更多地区。此外,该企业还打算增资扩股,联合周边更多村集体,一起将共享布草洗涤事业做大做强。
(《抱团发展激活村集体经济“源头活水”》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