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览群书》2025年2月号,月刊
最新一期《博览群书》杂志围绕三十卷、千万字《孙昌武文集》的出版,推出系列文章,推介孙昌武先生其人其学。
孙昌武先生是著名中国文学和佛学专家,著作等身,享誉海内外学术界。1956年,19岁的孙昌武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以对学术事业的无比崇仰和敬畏准备献身学术事业。但造化弄人,大学毕业后他由北京某高校到营口一个中专学校任职,直到1979年被调回南开大学母校。
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孙先生都坚守学术,1982年,他凭借一部《柳宗元传论》在学界崭露头角。本来可以沿着《柳宗元传论》开创的唐代文学研究之路继续走下去,但他却给自己设定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开始向佛教文学研究进军。这样等于白手起家,重新进入一个全新的、难度很高的陌生领域。可他甘愿从零开始,以系统掌握佛教文化知识作为开拓学术研究新领域的起步,最终获得了一系列佛教文学重要研究成果。
文章认为,孙先生的学术研究有两大特点:首先表现在始终坚持以文学为本位。他善于从宗教层面观察文学现象和文人心态,这是因为宗教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历史悠久的精神现象。基于这样一种深思熟虑的文化信念,他在书中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中国佛教的核心和特色不在其信仰层面,而在于其文化层面。”这个高屋建瓴的深刻论断不仅准确概括出该书的全部立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它为人们正确认识中国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作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科学视角。也就是说,佛教、道教等内容是孙先生切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是其解读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诸多复杂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古代文学才是他始终关注的研究目标;其次,他的很多著作并不一定涉及宗教内容,而是很纯粹的古代文学研究成果。比如,不少研究者论及古典作家艺术方面只讲几条大的原则,如形象性、典型性、结构严谨、语言精练之类。但他认为,这些大的原则的讨论是文学理论范畴的事,一个文学研究者的成就,正在于他在实现这些原则上有自己独特的技巧、方法。
(《孙昌武其人其学》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