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时宏
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既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支撑。作为上层建筑的思想环节,意识形态具有巨大的能动性空间,对经济基础的变革产生反作用,进而影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迫切需要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引领多元价值观和社会思潮,并将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融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中。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进入新时代,必须练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组合拳”。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得到加强,表明“马克思主义已经绝对地战胜了工人运动中的其他一切意识形态”,这有利于维护无产阶级专政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首先,要学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其次,吸收借鉴优秀文明成果,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的能力。再次,在党的领导下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好党委负责的意识形态实践制度。最后,要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夯实意识形态安全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本质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建构。这是因为,“赢得群众信任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首先,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意识形态是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其次,要以人民的理论指导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国共产党必须凝聚和激发中国人民的磅礴伟力,不断把人民的意志、主张和智慧升华为党的创新理论。最后,中国共产党要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融入群众生活,以人民伟力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加强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在批判中建构的,改革开放以来,“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等错误观点在中国此起彼伏。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提高意识形态能力,善于批判错误思潮,对症下药、系统推进,不断防范意识形态风险,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这一重要论述是新时代研判错误思潮的科学方法论,我们要厘清其实质和危害,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学术观点问题,巩固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红色基因”,让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永葆斗争精神。
创新意识形态教育方式,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汲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论、灌输论和建设论的时代价值,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坚定不移地培养承担民族复兴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用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将党史国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贯穿其中。首先,坚持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其次,推动意识形态教育制度化建设。再次,发挥“三报一刊”等主流平台的龙头作用。最后,提高各级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舆情控制能力。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