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观山湖区世纪城街道积极探索“四新”工作路径,引导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街道、社区志愿服务,让他们融入城市基层治理,实现从“服务对象”向“治理力量”的转变。
组织覆“新”。世纪城街道党工委灵活设置新就业群体基层党组织,建立“骑手红蜂”流动党员党支部,依托商圈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以及辖区户外劳动者驿站,不断完善休闲娱乐、医疗急救等配套设施,打造新就业群体服务阵地,持续推动更多普惠性服务向新就业群体全面延伸,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积极融入“15分钟生活圈”,在辖区找到归属感。2024年5月,街道在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了婚姻家庭辅导室,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婚恋矛盾纠纷调解、心理咨询等服务,截至目前,已为30余人答疑解惑。
赋能领“新”。街道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组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加学习培训。针对新就业群体“时刻在路上”“时刻在网上”的特点,街道开通线上云课堂,每周进行学习推送。线下则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及群团组织资源优势,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推出安全培训、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2024年以来,街道开展应急救援、心理健康等培训3次,惠及100余人次。
暖“新”服务。街道通过“线下面对面走访+线上发布意见表征集个性化需求”的方式,广泛搜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微心愿”。同时,加大协调解决力度,切实为他们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以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其“心”有归处。2024年以来,街道组织开展端午民俗活动、集体观影、送清凉、节日慰问等暖“新”服务14场,为新就业群体做实做细关爱服务。
融“新”治理。在基层治理中,街道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进楼入院、直接接触群众的优势,以“兼职网格员”的身份,将新就业群体及党员编入“新心五员”,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鼓励他们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同时,加大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关注力度,连续三年开展“骑手红蜂”“最美劳动者”评选活动,引导更多“头盔”变“头雁”、“蜜蜂”变“先锋”。2024年,辖区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上报、社情民意传递、文明城市巩固提升等志愿服务50余次,累计服务群众400余人次。
下一步,世纪城街道将持续凝聚和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强化服务意识,切实把实事好事办到新就业群体的“心坎上”,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推动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许颖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帅弋)
(《探索“四新”工作路径 凝聚基层治理“新”力量》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