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卦岭:没有八卦,而有书香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3月06日        版次:A07    作者:

绿茶手绘楚平天空书吧。

特约撰稿人 绿茶 文/图

八卦岭,深圳最早的工业区之一。推土机推平大小不一的山丘,一座座厂房、宿舍拔地而起。东芝、爱普生等外资名企纷纷入驻,上千家印刷企业也来落户,可谓是“十步之内,必有印厂”,于是,八卦岭还有一张名片——深圳印刷基地,说它是中国最大的印刷基地也不为过。

很多城市早年的工业园、废弃的工厂,在经历时代淘洗之后,慢慢演变为城市里独有的艺术区、时尚空间或者生活美学空间。而八卦岭工业园始终与时代同步,一直在自我迭代,从外资名企到印刷基地,再到汽车厂地,其间还生长出美食一条街、书刊批发市场、鲜花市场等等。可以说,八卦岭及周边白沙岭、园岭等区域,不断更新着深圳人文生活方式。

它是工业的、时尚的、烟火气的,还是充满书香的地方。

1996年,深圳书刊批发市场落户八卦三路512栋,也就是俗称的“八卦岭图书批发市场”,是广东省三大图书批发市场之一,也是深圳及周边书店的主要供货来源地。

书刊批发市场落成后,深圳早期的书店陆续汇集过来。成立于1987年的深圳第一代民营书店瞭望书店,率先入驻市场,一口气开了九个档口,是最大的一家图书批发书店;成立于1994年的读者长廊书店,也从荔枝公园的百米长廊搬来八卦岭;紧接着,主营设计艺术类图书的设计书店来了;主营漫画、轻小说的扬帆书海书店来了;主营漫画、科幻小说的奇漫图书来了;主营教材教辅的丁当达书店也来了……一时间,这里汇集了60多家类型不一的书店。

像一颗种子种在八卦岭土壤里,培育出读书氛围,散发着迷人的书香。上了年纪的深圳爱书人几乎都有八卦岭淘书记忆。文化人胡野秋在回忆文章《啊,八卦岭》中写道:“我到深圳的最初几年,在那些灵魂无处安放的周末,最喜欢的去处就是八卦岭512栋‘书刊批发市场’。那里可以看到全国各地最新出版的图书,像菜市场里的萝卜白菜一样地堆在地上,这让酷爱读书的书虫子欣喜若狂。”

慢慢地,市场周边也蔓延开来。马路对面的众鑫大厦,迎来了求实众鑫书城(又称“求实书店”)。求实书店始终坚持特价书和打折书,是深圳书市中的“低价王”,书虽低价,但都是正版。

诗人张尔也被这片书香吸引了过来,在他决定开一家书店时,这片旧厂房引起了他强烈的兴趣,他想用飞地书局重新激活这片服务深圳三十年却逐渐没落的土地。2016年7月,飞地书局在八卦岭423栋6楼开业。

张尔和他创办的《飞地》杂志,让深圳和诗歌产生了超强链接,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诗人来深圳,必到飞地书局。高频的文学活动是飞地书局的鲜明特色,飞地之声、飞地夜读、天台诗歌、民谣音乐会、独立电影放映、实验音乐节、先锋戏剧表演、天台美食......从诗歌到文学,从艺术到生活,飞地书局成就了八卦岭的“都市传说”。

不仅只有八卦岭承载着深圳人最初的读书情结,周边的白沙岭和园岭也扎下了读书人的根。

白沙岭是一个集结优秀教育资源的社区,物质生活书吧像一座灯塔亮在那里,周边学校的学生们挤在书吧里写作业等待家长来接。周末,等待孩子补课结束的家长也坐在书吧家长里短。

处在八卦岭和白沙岭之间的园岭,自有其特立独行的文艺气质。文化学者胡野秋在《园岭赋格》中写道:“园岭是一块巨大的磁铁,只要从它身边经过,就会莫名被它吸引,闹市的喧嚣逃得无影无踪,每条小巷都向我妩媚地展开。”

楚平天空书吧静静地隐藏在一个居民区下沉的院落里,绿植包围着小院,地面铺着木地板,散落着几张桌椅,一道小门推开,屋内琳琅满目,有点杂有点乱,倒衬托出那种随意带来的松弛感和舒适感,小猫围着你转,音乐慢遥遥的,书和卡带都旧旧的,就像老朋友一样。“爱恨自由,一生像风”,这体现着主人楚平的个性,也或许是大多数人的心声。

时过境迁,走出八卦岭的瞭望书店,整体搬迁到龙岗,拥有3000多平方米图书基地,转型为图书馆馆配书店,并于2022年开办瞭望书吧;读者长廊书店也迁移到龙岗平湖,改名为旧风车图书,转型为儿童阅读实体服务商;书刊批发市场对面的求实众鑫书城已于2020年停止营业;飞地书局飞出八卦岭后,在华侨城落地,2024年初,飞地书局华侨城店闭店,曾经的“都市传说”永远成了“传说”。

白沙岭百花深处的物质生活书店,在开业23年后于2023年关闭。创始人晓昱说:“20年前我坐在百花路的物质生活窗前望穿秋水,时间的力量可以穿破庸常穿透黯淡,除却光芒与温暖,还带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