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甜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提出“制定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讲好中国反腐败故事”。我们要深学细悟,深刻理解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从人民至上理念、高效治理水平、良善社会环境等方面剖析廉洁文化建设的效能,有力提高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建设廉洁文化表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廉洁文化蕴含着为人民谋福祉的价值追求,坚持人民至上与建设廉洁文化相统一。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是“权为民所用”;人民至上也是廉洁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廉洁文化通过公道正派、严于律己等价值观来增强党与人民的感情,从而赢得人民的支持。廉洁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权力观相契合,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廉洁文化的代表者,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始终将廉洁奉公作为自身的政治准则,是廉洁文化的推崇者,把人民至上作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价值归宿,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洁从政环境。为民宗旨是新时代廉洁文化的价值追求,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必须体现以民为本、亲民爱民的为民情怀,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把廉政为民的火种、清廉守纪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中国共产党自觉地将廉洁文化转化为人民至上的行动导向,在为人民谋幸福的过程中建设廉洁文化,在廉洁文化的浸润下夯实人民至上价值理念。
建设廉洁文化彰显规范高效的治理水平。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廉洁文化“润物无声”的价值导向功能和行为约束功能,使廉洁文化成为党反腐倡廉的思想资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党内法规制度的建设等重大问题,必须建立在廉洁文化建设基础上。通过发挥廉洁制度的引导、规范和约束作用,形成奖惩并举、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制度执行机制。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必须以推进党的执政能力为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环境净化功能,让廉洁自律成为党员干部戒贪反腐的强大利器。廉洁文化一直贯穿于新时代党的反腐体系的全过程,要“把中华廉洁政治道德融入党的反腐败制度建设中,化道德规范为制度反腐的智慧”,以此彰显廉洁文化的德育功能。廉洁文化一方面可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筑牢价值和品格基础;另一方面,公共部门、社会组织廉洁诚信程度的普遍提高,有助于推进廉洁文化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通过廉洁文化建设,构建起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强大精神力量,促使各级党组织及其党员普遍认同、遵循廉洁奉公的价值观,让廉洁文化成为现代化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的理论支撑。
建设廉洁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新时代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使党通过弘扬廉洁文化净化政风社风,有利于树立起全社会对廉洁价值的认同,以无形的文化力量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公权力产生潜移默化的规约作用,从而真正实现从事后严惩到事前预防的重心转换。廉洁文化具有以文化人、激浊扬清的积极作用,不仅是中华民族诉求的文化传统,也是新时代人民群众期望的现实要求。廉洁文化倾向于通过弘扬崇廉拒腐社会风尚来夯实基础,通过社会共同体风尚的改善,增强主体拒腐防变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社会形成崇尚廉洁的价值观。从作用对象上看,廉洁文化面向所有的社会成员,它既包括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也包括普通群众。无论是民主监督,抑或政治生态建设,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关心、参与和支持。塑造廉洁的文化环境是保证公权力能被正确使用和得到广泛监督的重要屏障,促进人民群众在内心深处形成一种高尚的社会意识,使群众更加重视对公权力的监督,倒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为民务实、清正廉洁的权力观,进而引导整个社会形成崇廉尚廉的良善氛围,以达到有序规训权力运行的目标。
(作者系中共徐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本文系2024年度江苏省党校系统调研课题《江苏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研究》〔立项号:XT24044〕阶段性成果)
(《深刻理解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