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链条”服务铺就温暖归途

——花溪区创新服务模式让退役军人返乡无忧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3月28日        版次:A04    作者: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即将退出现役,我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贵阳贵安迎接退役军人光荣返乡座谈会上,退役士兵高举右拳、庄严宣誓。3月伊始,花溪区以一场充满温度的仪式,迎接2025年春季退役士兵返乡。

从贵阳北站的专属接待点到退役军人事务局的“英雄帖”发放,从“一件事”集成服务窗口到“兵教师”岗位的定向开发,花溪区用创新实践诠释着新时代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的深刻内涵。在这里,退役军人的“荣光回家路”正演绎着从“光荣返乡”到“价值再造”的精彩篇章。

暖心迎归 让荣光之路温暖启程

“刚出高铁站就看到欢迎回家的标牌,给我披上绶带的那一刻,感觉很温暖……没想到报到速度这么快,更没想到连未来发展的路径都已铺就。”刚完成报到的退役军人吴凯佚说。

2023年以来,花溪区精心打造“345”工作法——通过“3个细节”营造家的温度、“4项举措”构建服务深度、“5室联动”拓展政策维度,为退役士兵返乡报到工作蓄力增效。

在退役军人事务局服务大厅,退役士兵不仅能一站式完成退役报到、建档立卡、户籍登记、社保接续、组织关系转接等12项业务,还能通过“就业创业信息台账”实现人岗精准匹配。截至目前,已建立动态就业档案3000余份。

2024年,在进一步夯实“345”工作法的基础上,花溪区重点围绕“清”“强”“厚”三字诀为返乡退役士兵提供“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暖心服务。

“清”即积极与多部门协同合作,提前摸清退役军人返乡底数,精准掌握回程动态,组建联络群,确保迎接准备工作有序进行;“强”即定期组织区、乡两级工作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强化业务熟悉程度,深入解析安置、优抚政策以及就业创业支持等内容,解决实际操作难题;“厚”即在贵阳北站、龙洞堡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设立专门接待点,为退役军人举行欢迎仪式、提供免费爱心餐等,营造浓厚的双拥氛围。

靶向赋能 助战场尖兵职场转型

“孙局长,今年返乡的退役军人有符合安置条件的吗?我们单位急需这样的骨干,请优先考虑……”在花溪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孙国顺的办公电话里总是出现相似的内容,辖区企业争相预约优质退役军人已成新常态。

近年来,花溪区依托退役军人综合管理系统,加强区、乡、村三级联管联控,搭建“教育培训+就业推荐+创业孵化”三位一体平台,形成独具特色的“兵+N”人才培育体系。

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就业推介岗位,持续开展技能、适应性培训,引导退役军人转变择业观念,实现就业多元化选择;建立专业、特长及就业需求信息台账,做好数据动态跟踪管理,帮助退役军人科学确定就业预期,选择适合岗位及时就业;积极与周边城市企业沟通,建立“政企合作、教培先行、岗位跟进”的行业合作模式,采取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招聘工作;联合人社部门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变“响应式”被动服务为“超前式”主动服务,为退役军人高质量充分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围绕“选、强、育、用”,先后选树培育了39名“兵支书”引领乡村振兴、135名“兵委员”参与基层治理、6个“兵教师”岗位开辟教育新赛道。此外,根据相关文件以及各类学历教育优惠政策,从资金扶持、政策落实等方面对退役军人创办企业给予帮扶。

同心共育 引社会力量携手同行

自“同心向强·共卫国防”双拥共建活动开展以来,花溪区紧扣贵阳市“一城两兵三服务”战略定位,以创建双拥模范城为抓手,创新打造“迎老送新敬功臣”品牌活动体系,构建起军地协同、社会参与的双拥工作新格局。

在贵阳警备区、贵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以及花溪区人民政府的联动推进下,通过“政策礼包+经验赋能+精准服务”三维模式,为春季返乡退役军人提供全链条服务保障。创新实施“头雁带群雁”模式,统筹文旅、卫健、金融等行业部门协同发力,实现全区A级景区、公立医院、公共停车场、银行等服务窗口军人优先(免费)标识全覆盖;培育拥军优抚合作商家320余家,服务范围从文旅医疗向教育培训、就业创业等领域延伸。

通过“政策优待向服务优待升级、行业拥军向社会拥军转型”的实践探索,花溪区构建起“荣誉激励+物质优待+服务保障”的立体化尊崇体系,不仅营造了“崇军荣军”的浓厚社会氛围,更激发了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第二战场”的建设热情,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红色动能。

从“光荣返乡”的暖心接待,到“人生新篇”的全面赋能,在花溪区,退役军人的每一次身份转换都伴随着制度护航,每一声铿锵誓言都激荡着时代回响。

未来,花溪区将继续秉持初心,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让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当“最可爱的人”成为“最有用的人才”,这幅军民同心、双向奔赴的画卷,正为新时代双拥工作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赵丽娜 张航 黄钟洁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