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 聚集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4月14日        版次:A07    作者:

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性问题的根本是立场问题,说到底是党和人民立场的体现。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个别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上出现问题,往往是因为没有摆正公私关系、模糊公私界限。

共产党人始终要做到的是: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公,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这要求党员干部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要以公为准则,时刻警惕私的侵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党员干部深刻检视剖析内心深处的公私观提供了契机,我们要进一步锤炼党性,时时以公私二字为标尺,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永葆党性纯洁。

王君琦 学习时报

城市更新要避免陷入“网红化”陷阱

城市空间的“网红化”使得城市更新项目的口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网络传播形象。在“流量为王”的逻辑下,各方都主动或被动地迎合于这种趋势。由此,在内容上热衷于空间美化,在形式上制造视觉奇观或采用流行时尚的色彩和材质,“表皮主义”的设计手法盛行,已经成为部分城市更新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网红化”的城市更新接连塑造出大量的打卡目的地时,也容易与城市的日常生活脱离。浪漫化的、经过人为筛选的城市想象通过挪用历史的方式塑造所谓的空间原真性,服务于城市名片或消费者的身份认同。“网红化”的城市更新通过同质化符号的强化和复制,提供时尚生活想象,容易逐渐削弱原有城市生活的日常性,使其转变为服务于“打卡”人群的“乌托邦”。如果城市复杂、丰富的生活日常被简化和碎片化,城市生活的原真性逐渐消失,会导致虚幻的符号化空间取代真实的生活场景与空间生态关系,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社区诉求也会被忽视和掩盖。随着虚拟空间的崛起,城市中的社会关系、互动模式,乃至于城市生活的价值体系正在被重新建构。然而,面对面的交往、实体空间所具有的精神情感体验仍然在城市生活中具有难以被替代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有必要审视和警惕城市更新“网红化”导致的各类问题,避免对“网红化”的盲目追求。

王郁 人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