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撰稿人 绿茶
2025年头三个月,因为想搞清楚“磁县北朝墓群”之东魏和北齐的皇家墓葬历史,读了不少与东魏北齐相关的书籍,虽然东魏只有十六年(534年—550年),北齐只有二十七年(550年—577年),两个王朝加起来才四十三年,但历经一千四五百年的时光流变,这个“坑”可谓深不见底。
今天就来分享东魏、北齐四十三年间的一些故事吧。首先,梳理一下近期读过的“北朝之书”。
《魏书》 北齐魏收撰,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从北魏道武帝建国(386年),至东魏禅代(550年)共一百六十四年历史。全书一百三十卷,其中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八卷,志二十卷。天保二年(551年),北齐文宣帝高洋命中书令兼著作郎魏收编写魏史,天保五年(554年)完成。
《魏书》在后世一直争议很大,被称为“秽史”。魏收此人品格有失,既是才华横溢的文人,又是趋炎附势的官宦。他借修史酬恩抱怨,凡自己祖先姻亲,“多列史传”“饰以美言”,对北齐高欢家族更是极力歌功,甚至收受尔朱家族贿赂,对尔朱荣屠杀北魏士族两千余人的“河阴之变”塑造为“定乱功臣”。
尽管如此,《魏书》的贡献仍不容忽视,它是记录北魏王朝史最详尽的资料。唐代李延寿编纂的《北史》,其中北魏部分基本节录自《魏书》。其首创的《官氏志》《释老志》为后世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民族关系、宗教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也因此,清人赵翼在其《廿二史札记》中言:“收之书秽,然无收书,则魏事湮矣。”
《北史》 唐李延寿撰,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从北魏道武帝建国(386年),到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隋共二百三十三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卷,包括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
李延寿和父亲李大师的治史经历有点像太史公司马迁和父亲司马谈,都是父亲立志修史,未能完成遗愿,子承父志。李延寿官位不显,主要承担唐朝官方修史工作,先后参与了《隋书》《五代史志》《晋书》《太宗政典》等的编撰。并历时三十年,独立完成《南史》《北史》。
李延寿的《南史》《北史》因史料剪裁得当、叙事连贯而为后世所重,司马光曾评价为 “近世之佳史”,欧阳修也对其大加赞赏,并在其编撰的《新唐书》评价“颇有条理,删落酿辞,过本书远甚”。《南史》《北史》为研究南北朝历史提供了丰富、系统的史料,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北齐书》 唐李百药撰,二十四史之一。上起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东魏建立,中经武定八年(550年)魏齐禅代,为北齐天保元年,截至承光元年(577年)北齐为北周灭亡。全书共五十卷,有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
李百药也是史学家族出身,其父李德林历经齐、周、隋三朝,在北齐时就参与国史的编写,完成《齐书》二十七卷,入隋后扩充为三十八卷。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设梁、陈、齐、周、隋五朝史编修机构,命李百药写北齐史。他在父亲《齐书》的基础上,并参考王劭的《齐志》等,于贞观十年(636年)完成《北齐书》。
《北齐书》到北宋时李百药原文仅剩十七卷,其余为后人根据《北史》和其他史志补全。李百药对北齐君主的权谋、野心、昏庸、残暴,都有挺不客气的描写,尽显其“以霸代王” 的特性。唐代史家刘知几在《史通》中则说《北齐书》过度渲染北齐君主的荒淫暴虐,有失公允。残缺的《北齐书》尽管不全,尤其是后世补修导致有些史实自相矛盾,但总体来说,这是一部“文史兼修”的典范,是研究北朝历史的核心文献。
《东魏北齐的统治集团》 王怡辰著。东魏北齐两个小朝代,疆域仅限华北,国祚短短四十三年,但却是从北魏到隋,鲜卑化过渡到汉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汉化、士族化、私有化的风气,与胡化、反阶级、半农半牧的部落习俗有着强烈的冲突,并且在冲突中慢慢形成新形态的机制,进而过渡为隋唐制度。本书深入还原当时的政治权力与利益真相,厘清长久以来受到胡汉冲突观念而曲解的真实现象。从高氏的崛起到东魏的四大派系、到北齐前期的军政分治、再到后期的恩佞政治,持续的政争最终导致北齐灭亡。
《两魏周齐战争中的河东》 宋杰著。两魏周齐,持续争端,战争不断,你进我退,此起彼伏,最终以北周灭北齐告终。
东魏与西魏(534年—550年)时期,先后有沙苑之战(537年)、河桥之战(538年)、邙山之战(543年)、玉璧之战(546年)等主要战役;北齐与北周(550年—577年)时期,先后有邙山之战(564年)、河阴之战(575年)、平阳之战(576年)、邺城之战(577年)等主要战役。最终,在577年的晋阳之战和信都之战后,北周平定北齐。
战争的核心目的,均围绕河东要地,河东可谓是“一身系天下之安危”。本书通过对河东地区的全面考察和战争史料的细致梳理,深度呈现了两魏周齐争霸中的 “河东地理枢纽”,对认识两魏周齐的历史、军事、地理等方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磁县北朝墓群出土碑志集释》 马忠理、冯小红、崔冠华编。“磁县北朝墓群”为东魏北齐皇室和贵族墓葬,有134座。这些墓穴遭遇多次偷盗,文物流失,墓志流出。本书收录碑志八十六方,据编者考证,均出土于“磁县北朝墓群”,其中多数为盗墓所出,有部分系考古挖掘而得。
八十六位志主中,只有二十八位在正史中有传、附传或简记,尤其珍贵的是,有二十六方北朝女性墓志,其中只有高欢妻闾氏茹茹公主和韩智辉在《北史》中有简传,其他二十四位女性,这方墓志就是留给我们的全部信息。
编者对每方墓志的诠释由题解、拓片、录文和注释组成,提供清晰的史学与文学信息,为我们了解北朝墓群提供了权威的学术标准。
《彼美淑令:北朝女性的个体生命史》 罗新主编。过去二十年间,罗新和比他年轻一辈的学者在解读墓志时,惊喜地发现有很多北朝女性墓志,她们被遗忘了多年,所幸,这些墓志给了她们重生的机会,借由学者们的研究,重新被我们看到。她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有着不一样的人生际遇。罗新老师说,中国古代女性是被制度性排除在历史之外的。
该书收录了十一篇文章,既有元氏皇族公主,也有贵族女子,还有蛮族领袖之女,以及比丘尼,甚至还有北方柔然的茹茹公主。她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却几乎不见于历史,她们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她们的故事值不值得被讲述?这本书,打捞这些遥远的北朝女性,努力讲出她们的故事,以及她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曼妙身姿。
此外,我近期还读过或在读南北朝时期其他著作,对进一步认识东魏、北齐也有着重要的参考。有罗新的《漫长的余生》,李凭的《北魏平城时代》,李贞德的《公主之死》,侯旭东的《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毛汉光的《中国中古政治史论》《中国中古社会史论》,黄永年的《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吕春盛的《华丽的贵族时代:魏晋南北朝史》,王壮弘、马成名的《六朝墓志检要》……随着阅读的展开,“坑”也越来越深,要读的书越来越多,且缓慢读之。
(《阅读东魏、北齐四十三年》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