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4月21日        版次:A07    作者:

刘璐忻

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 “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贵州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近日,市领导在开阳、息烽、修文等地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调研时要求,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加快培育壮大县域经济。“一市三县”(清镇市、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一市三县”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有力推动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开阳县和息烽县磷矿资源丰富,是中国磷肥及磷化工原材料的知名主产区;清镇市有中国已知铝土矿中最大的连片矿区,是贵州铝厂主要的矿源基地之一;修文县人文历史悠久,阳明文化是其核心资源,发展文旅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各地还需在本土优势资源上持续发力。

培育特色产业是关键。立足县域产业基础,注重分工协作,才能错位发展、串珠成链。“一市三县”在发展县域经济时,应充分依托本地资源,着力构建 “一县一业” 特色产业集群。清镇市围绕铝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完整产业链;开阳县深耕磷及磷化工产业,推进 “富矿精开”,并拓展 “富硒” 产业;修文县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山地高效农业;息烽县依托红色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有特色更有竞争力,“三县一市”进一步深挖发展底蕴与本土化优势,方能做优做强特色产业。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当务之急是实现产业的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共同发力。如落实“富矿精开”重大战略部署,实现资源利用和产业效益最大化;推动数实融合,运用大数据技术赋能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强化产业门类、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此外,还应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加快促进县域产业提质升级。

促进要素合理流动。针对县域普遍面临的资金投入不足、人才引留困难等问题,贵阳贵安通过制度创新发力。2024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贵阳市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工作措施的通知,根据“一市三县”的具体情况制定了35条发展措施,明确到2027年的主要目标。这为贵阳做实特色产业、做强县域经济,推动县域经济百花齐放、各美其美指明了路径。贵阳上下要聚焦交通、物流、数字基建等领域,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到位,破除山地地形制约与城乡要素流动障碍,为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打下坚实基础。

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靠兴业。“一市三县”坚定信心、铆足干劲,发展壮大县域特色优势产业,立足县域产业基础,找准比较优势,错位发展、串珠成链,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不断提升县域经济质量和总量,全面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将持续增强,“小城故事”必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