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24年底,贵州共有注册护士16万余人——

关爱护士队伍 守护人民健康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5月13日        版次:A07    作者:

本报讯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的主题是“关爱护士队伍 守护人民健康”。记者从贵州省卫生健康委获悉,截至2024年底,贵州共有注册护士16.87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4.37人,基层医疗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总数为4.18万人。全省护士队伍不断壮大,护理服务不断改善。

近年来,贵州省深入推进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全省护理工作者始终秉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聚焦护理服务堵点,全方位提升护理质量,以创新服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护理需求。

据介绍,2023年以来,我省根据行动计划要求,制定了改善护理服务行动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改善护理服务的目标和任务,督促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持续优化护理服务,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确保每名患者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并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等,为患者提供医学照护、病情观察、协助治疗、人文关怀和健康指导等身心整体护理服务。

同时,优化护理资源配置,通过科学合理配置护士人力资源,增强临床一线护士队伍力量,确保责任护士分管患者数量合理。各医疗机构还采取缩短就医等候时间、规范医疗行为、优化医护人员服务等方式,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就医体验。

为切实解决群众护理“最后一公里”难题,我省以推进“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和“老年医疗护理提升行动”为抓手,持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推进延续性护理服务,将原本只能在院内提供的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通过家庭病床、上门巡诊、家庭医生签约等方式,为出院以及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护理服务,有效提升了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为打破传统医疗服务的局限,为患者带来全新的就医体验,近年来,我省还积极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目前,贵阳市已开展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为主要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患者需求与护理资源的精准对接。部分医院还结合本地实际需求开发“新生儿足跟采血”“早产儿居家护理”等特色项目,有效满足了广大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和高品质的护理服务需求。

2024年,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推出“互联网+护理服务”,50余名护理专家加入平台,成为“网约护士”,首批推出静脉导管护理、造口护理、新生儿护理等6项上门护理服务,患者在家中通过线上预约——医院评估——护士接单,在家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专科护士的优质护理服务。医院还增加了胃管护理、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医护理等特色项目,同时配置与护理服务相匹配的护理专家,有效满足了广大群众多元化护理服务需求。

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有18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涵盖临床护理、专科护理、母婴护理、中医护理等51项服务项目,累计服务总人次1509人次。这一创新举措实现了从“患者奔波”到“护理上门”的服务模式的转变。

护士队伍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省始终把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在持续发展壮大护士队伍的同时,全面加强护理人才培养,依托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搭建护理培训学习平台,推动医院制定内部培训计划,院、科两级分别定期组织包含新护理技术等业务理论及技能培训,并选派优秀护理人员进行专科护士学习和中长期进修,多层次多渠道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

为加快补齐紧缺急需护理服务短板,我省建立了针对老年护理、儿科、重症、急诊、传染病、康复护理的培训体系,广大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推动医院科学设置护理岗位,进一步健全完善护士队伍激励机制,确保在绩效考核、薪酬待遇、职称晋升、奖励评优等多方面提供全面有力的保障,采取务实措施,关心、关爱护士队伍,充分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减轻临床一线护士的工作负荷,让护士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患者护理服务中。

(廉筠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常青 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