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新风拂面来 布依山村展新颜

——记全国文明村镇白云区兴家田村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7月01日        版次:A04    作者:

在云雾缭绕的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兴家田村的柏油路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穿梭于青翠欲滴的山间。道路两旁,鲜红的月季与青瓦白墙的布依民居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曾经默默无闻的兴家田村,以文明村镇创建为契机,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无声地诉说着家园的华丽蜕变。

产业活水浇灌致富沃土

兴家田村“两委”深知,文明创建离不开坚实的产业基础。为此,村庄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将荒山野地变成增收热土。

兴家田村巧妙利用林下荒地和道路资源,设计并打造了林间赛道,为山地骑行休闲旅游提供了绝佳场所。同时,村里还盘活废弃的采石场,建设占地60亩的军体研学演训场地,将曾经的“生态伤疤”变为发展的“宝地”。更令人瞩目的是,村庄整合原贵阳耐火材料厂云雾山矿区的厂房和住房资源,引进社会资本投资3000万元,致力于打造一个综合型研学产业园。目前,该项目已实际投资2000万元,完成主体建筑8000余平方米的建设。建成后,预计将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村集体收入也将逐年增加,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兴家田村创新采用“村党支部+合作社+俱乐部+农户”的模式。这一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合作社的纽带作用、俱乐部的平台作用以及农户的主体作用,形成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资源的有效整合,也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随着产业项目的陆续落地和运营,兴家田村的经济指标实现跨越式增长。兴家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芳琴介绍,2024年,村庄完成经营性收入28.61万元,同比增长48%。这一数字背后,是村庄产业发展实力的有力证明,也是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生动写照。产业活水源源不断,为文明村镇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

文明乡风滋养精神家园

6月24日上午,走进兴家田村村民罗兴桂家的院子,牡丹、杜鹃、月季、多肉……各色绿植为庭院增添了许多生机。罗兴桂是今年该村评选出的两户最美庭院获得者之一,这份荣誉不仅体现了他们家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更是兴家田村村民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共同营造优美环境的生动写照。罗兴桂自豪地说:“城里的朋友来了,都羡慕我们这农村生活!”这方寸之美,正是村民共建共享、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动缩影。

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近年来,兴家田村以文化为魂,深耕精神沃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布依山歌悠扬传唱,“六月六”风情浓郁,普法教育深入人心。“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树起了标杆,让美德在邻里间传递。班应算,一位身患重病的村民,却悉心照料患病的公公和婆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龙兴芬,一位普通的村民,却收养了姑妹的遗孤,无私奉献,展现了村民之间深厚的情谊和无私的关爱……他们的故事,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兴家田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也激励着更多村民积极投身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

2016年,兴家田村荣获“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2020年,又荣获“全省文明村”称号;今年5月,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这些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村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激励和鞭策。

村容蝶变绘就宜居画卷

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直观体现。兴家田村的“颜值”提升,始于一场以农村“五治”为抓手的全域治理硬仗。

大寨、小寨、岩脚组房屋披上统一“布依新装”,青瓦白墙,风貌协调;5套垃圾分类箱科学布点,保洁员守护“日产日清”,垃圾干湿分离有序;“三水同治”成效卓著,100%村民用上干净的自来水,5处污水处理设施高效运转,管网覆盖率达98%以上;村民告别旱厕,水冲式卫生厕所全覆盖,3座村级公厕便利乡邻;基础设施同步跃升,村内道路户户通、夜间照明处处亮、通讯网络全覆盖,物流快递直抵村综合服务站……

随着村容村貌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兴家田村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罗兴桂的切身感受最具说服力:“房前屋后天天扫,公共区域专人清,垃圾出门十几米就有箱,清早准时运走,这日子,比城里还舒心!”

漫步兴家田村,产业活力、文明新风与如画村景交融共生。这里的发展印证了一个朴素道理: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兴家田以产业之实筑牢文明根基,以文化之魂引领善治新风,以环境之美提升生活品质——一幅布依山乡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徐徐铺展,为白云区乃至更广阔乡土,标注出文明村镇建设的生动坐标。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