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进农机助力开阳县米坪村节省运输成本

70万斤黄桃“坐”无人机下山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7月18日        版次:A03    作者:

无人机在运输黄桃。

缤纷夏日,桃果飘香。7月16日,开阳县米坪乡米坪村1500多亩黄桃种植基地迎来首个丰收季。金灿灿的黄桃压弯枝头,山坡之上,一架架无人机正流畅地执行悬停、上货、吊运、卸货的任务,一趟便能轻松搬运约40公斤鲜桃。

“这是我们基地第一次丰收,也是第一次用无人机辅助采收。”基地负责人刘吉焱说。黄桃采摘面临200到500米的上坡搬运距离,传统人工方式效率低、易损伤果品,1名工人1天最多搬运500多斤。如今,1台无人机日均可完成上万斤的吊运任务,相当于20名工人的工作量,单日就能节约人工成本约3600元。

米坪村黄桃基地建于2021年,总面积达3050亩,主要种植奶油黄桃和黄金蟠桃两个品种,今年首度挂果丰收,预计产量超过70万斤,将销往广东、重庆、四川、湖南以及贵阳本地,每斤可卖15元。

丰收的喜悦叠加科技的赋能,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今年4月,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发布的《贵阳市2025年山地农机化项目申报指南》明确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机低空经济应用基地建设。以米坪村黄桃基地购置的大疆T100植保无人机为例,可享受每台1.44万元的农机购置补贴,使用报废后可申请6450元的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另外,申报农机低空经济应用项目,每台自筹资金部分还给予40%的补助。本月初,基地成功申请该项目补贴,一次性引入5台大疆T100无人机。这款高载荷机型最大起飞重量近150公斤,具备强大的喷洒(75升)、播撒(150升)能力,吊运载重高达85公斤,成为农资运输和农产品搬运的“空中大力士”。

农机装备是现代农业的基石,也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先进实用的农机是打通农业生产现代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保障。自无人机投入米坪村黄桃基地使用以来,基地的工作效率成倍提升、运输成本显著下降。“初步测算,现在每斤黄桃的运输成本大约在0.15元左右,比过去人工搬运每斤0.4元节省了不少。”刘吉焱说。眼下正值采摘关键期,每天需要大量工人进行摘果、运输和分拣,“用工荒”时有发生。无人机的加入,有效缓解了这一压力。

米坪村黄桃基地的创新实践并未止步于自身,他们正积极探索“无人机+产业+服务”的新模式,编织区域低空经济协作网络。基地已向周边农户开放无人机植保托管、农资吊运等专业服务,让科技创新惠及更多果农。

“当前是水稻施肥喷药高峰,无人机植保需求旺盛。无人机作业不仅喷洒更均匀,用药用水量也比人工更节省。”刘吉焱说,为确保无人机高效运转,基地还专门培养了五名持证驾驶员。

作为新兴业态,低空经济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空间和区域发展的新赛道。贵阳贵安已在农林植保、人工增雨、水源巡查等多个场景实现低空应用。

贵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米坪村的实践为低空经济赋能特色农业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将继续支持此类创新探索,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