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让法治阳光照进千家万户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08月22日        版次:A02    作者:

“要不是你们,我连打官司的门在哪都不知道。”日前,吕某把一面锦旗递到贵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手中时,一度哽咽。不久前,他收到终审判决书:公司一次性支付赔偿金6.3万元。从仲裁被驳到终审翻盘,这场持续近一年的“拉锯战”,成为贵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的最新注脚。

2012年入职,2016年被要求改签《非全日制用工协议》,2023年被无故辞退——吕某的经历,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常遇到的“套路”。仲裁阶段因证据不足被驳回后,吕某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走进贵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当场启动“容缺受理”,把案件指派给劳动法专业律师,并同步联系劳动监察部门固定证据。补签记录、排班表、工资流水……一份份关键材料在律师指导下补齐。劳动仲裁、一审、二审……中心连续四次提供援助,最终帮吕某锁定事实劳动关系,拿到应得赔偿。

无独有偶,张某某的离婚纠纷也在中心得到解决。一审因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未获支持,张某某再度求助。中心坚持“原律师继续办”,既熟悉案情又减少诉累。律师重新梳理证据、补充银行流水和孩子生活记录,二审开庭前促成调解:双方自愿离婚,对方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3.7万元,孩子抚养权归张某某。“拿到调解书那一刻,心里的大石终于落地。”她说。

吕某和张某某的经历并非个例。2015年10月挂牌的贵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如今已从最初的“办事窗口”升级为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指挥中枢”,承担贵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在设立服务大厅面向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基础上,承担统筹推进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各方、整合机制,推动形成全市整体联动服务的格局。

近年来,贵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立足贵阳实际,大力推进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服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服务平台功能有效发挥,服务网络设施全面覆盖,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日益提升。

截至目前,贵阳共建立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区(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个(含贵安新区),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48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1728个,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市、县、乡、村四级100%覆盖。

结合法律服务资源实际和人民群众需求,按照“应驻尽驻”原则,贵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现已具备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等基本职能,并拓展公证、司法鉴定、律师服务指引等延伸职能。同时,面向低收入群体、农民工等重点人群以及民营企业等设置绿色通道。

据统计,自2016年全市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以来,各级平台累计接待咨询13.6万人次,“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区县”已成常态。

线下触角不断延伸的同时,线上服务同样“不打烊”。依托12348贵州法律服务网,留言咨询、援助申请、人民调解全部线上流转;多个村(居)法律顾问微信群、上万群成员的“掌上法律服务圈”,让法律问答像发微信一样简单;7×24小时智慧法律服务亭进驻商圈、园区、社区,真正实现了“全时空”在线。

2016年以来,全市各级中心、工作站共提供法律咨询7.1万件,公证、调解等延伸咨询6.5万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9万件,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3亿元,群众满意率稳定在99%以上。中心也因此荣获司法部“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这份荣誉是鞭策更是起点。”贵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中心将持续深化平台融合与智能化升级,整合更多社会优质资源,让公共法律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像家庭医生一样贴心,努力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法治阳光温暖每一个人。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