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明区大数据产训基地。

▲南明区新型数字化产业集聚区一景。

▶学生在南明大数据产训基地实训影视后期制作。

▲联积电子(贵州)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展示电子纸相关产品。 通讯员 赵松 摄

◀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一角。
数字浪潮奔涌不息,奋斗脚步永不停歇。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回望南明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征程,每一个脚印都踏得铿锵有力,每一份成绩都凝聚着实干力量。
“十四五”期间,南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市部署要求,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积极融入省市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坚定不移落实“数字活市”战略,在数字蓝海中乘风破浪、奋楫争先,持续激荡起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浪潮。
1
促进产业集聚 打造引领示范新高地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殷切嘱托贵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这份厚重的期望,如战鼓催征,为南明区指明了奋进方向,开启了该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2021年至2024年,500万口径软件业务收入分别完成34.67亿元、42.24亿元、47.52亿元、52.59亿元;规模以上互联网和软件服务业完成营收32.65亿元、38.61亿元、39.74亿元、45.42亿元……近年来,南明区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一年谋突破,描绘出一条昂扬向上的数字经济发展曲线。
纵观“十四五”时期南明区数字经济的发展脉络,“集聚”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
2020年,南明区获得省发改委批复建设“新型数字化产业集聚区”,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开启新篇章。近年来,南明区紧盯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一硬一软”两大产业,在集聚区建设中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发展重点,以亚太中心高科技产业总部经济大楼为核心,以花果园片区为载体,辐射全区,持续推进南明区新型数字经济集聚区建设,着力构建产业引领示范高地。
工作中,南明区扎实谋划产业招商,聚焦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平台、数据要素、数字内容等新兴、风口领域,采用“场景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招引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同时,持续强化企业培育,坚持主动服务企业,将政策和服务送下去,引导和支持企业快速向“专、精、尖”方向发展。2021年,南明区还积极引进“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入驻,充分利用腾讯云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市场、生态等优势资源,为集聚区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支持、科研人才、生态企业资源和专家团队输入,并带动本地企业加入腾讯生态。
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强企业持续入驻、创新资源加速汇聚,南明区数字经济的集聚示范效应和辐射引领作用正日益凸显。
目前,花果园片区成为该区数字经济企业的主要集聚地,南明区新型数字化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互联网和软件服务业17家,集聚区共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家、小巨人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软件开发、通讯网络服务、IT解决方案、系统集成等上下游产业链基本成型,AI标注、原创IP、动漫数字内容等数字新赛道企业逐渐呈现。2024年,南明区新型数字化产业集聚区获评“贵州省软件名园”,亚太中心被评选认定为2024年贵阳贵安数字产业示范楼宇。
2
强化数智赋能 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
近日,万联易达集团贵州子公司落地南明区,成为北京万联易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西南区域的重要布局。
据了解,万联易达集团有着近7年发展历程,主要通过人工智能应用、商品交易、整车物流服务、数智金融四大平台的产业互联网运营体系,为企业提供资讯、采购、营销、物流、金融等综合性、数智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深度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至今,已在全国31个省份进行业务布局,设立分支机构100余家。
“我们计划今年内完成集团四大基础平台业务在贵州的部署,实现基础功能上线运营,并接入本省企业不少于20家,全力打造贵州省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为物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贵州万联易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维说。
一家家大数据企业在南明区落地成长,不仅壮大了数字经济“产业林”,还催生了传统行业“老树发新芽”的蝶变效应。
2024年,在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上,联积电子(贵州)有限公司荣获“2024亚洲品牌数字化转型领军企业”,这一荣誉彰显了其在品牌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突出成果。联积电子(贵州)有限公司于2023年7月在南明区投产,致力于生产研发电子纸显示模组,建设了千级无尘室车间和全自动化生产线,并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理念,在生产流程、客户服务等方面实现全面升级和优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飞利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一家传统通讯销售企业转型为大数据企业,一步步开拓发展“新赛道”,创新搭建了消费电子流通行业综合服务平台“手机e站”和钢铁流通行业综合服务平台“钢铁e站”,并拓展“数字化”和“新能源”两个新兴业务,着力为行业链的厂商、分销商、零售商、终端客户等提供软件服务、硬件产品、增值业务等综合服务。
今年7月,永乐乡7000余亩艳红桃迎来成熟采摘季,贵州希贵上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永乐乡各村签订艳红桃保价收购协议,并持续收购村民种植的桃子,依托企业互联网销售渠道推动产销对接智慧化,助推“黔货出山”。
……
数智赋能下,工业“智”造升级、服务业“云”端转型、农业“链”上增值,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南明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迈向新台阶。
“十四五”期间,南明区加快推动工业、服务业、农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带动800户以上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2021年至2024年,南明区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数分别为60.77、63.09、63.5、64.02,均在全省30个I类地区中排名前列。
3
夯实基础保障 筑牢提速发展硬支撑
2024年底,在南明区的引导和推荐下,贵州中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的“贵阳市中汇法律文书智能解析专家工作站”,获贵阳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牌,成为贵阳贵安第三批专家工作站。该工作站的授牌,为企业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搭建了重要平台,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法律领域的应用与突破。
据了解,中汇科技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注于信息安全、系统集成、建筑智能化、软件开发、运维保障服务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一直以来,企业将技术团队的打造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引擎,2023年与贵州财经大学签订协议共建企业技术中心,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N”个方面的创新工作,形成行业顾问、博士团队、研发与技术、市场与销售专业团队,目前公司有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百余人。
这是南明区坚持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十四五”期间,该区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采取“企业引才”“项目引才”“产学研联合实训”等方式引才聚才,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贵阳贵安赴外引才活动,引导大数据企业申报创业人才项目,建设总面积约12000平方米的南明区大数据产训基地,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有效拓宽了人才引进和培育渠道,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2022年至2024年,该区累计新增大数据人才4307人。
除了人才保障外,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还需夯实多维度基础。
南明区持续优化网络基础设施——推进城区主干道、重点区域、交通要道线路、4A级及以上景区核心区域5G网络覆盖,积极推进5G基站建设工作,截至2024年底,共建成5G基站4733个,已实现城区主干道及重点区域全覆盖。
南明区持续完善应用基础设施——积极贯彻落实《“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鼓励新气象科技、中汇科技、飞利达、停无忧等南明区数字经济企业,在文化旅游、气象服务、数据流通等领域持续挖掘应用场景,帮助企业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提升企业在具体应用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年,贵州电网、贵州新气象、瓮福3家公司共5个项目,在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贵州分赛决赛获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充分彰显了南明区企业在数据要素赋能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及城市治理等领域的优势。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勉励贵州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未来,南明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数字经济“一二三四”工作思路,持续推进新型数字化产业聚集区建设,重点推进产业互联网平台、数据要素、人工智能、数字内容四大产业,全面提升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能力水平,奋力谱写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亮点点击
数智惠民 群众停车更便捷
“我家住在花果园T1区,这一带商业密集、车辆往来频繁,以前下班回家最头疼的就是找车位,有时候要绕好几圈才找得到位置。”近日,市民许先生欣喜地分享他的停车新体验,“现在不一样了,出发前我就先在导航软件里输入停车场位置,实时车位情况、排队情况、收费标准等信息清清楚楚,心里有数多了,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盲找’车位了。”
从“车找位”到“位等车”,市民的便捷体验,得益于智慧停车引导系统在花果园的落地。今年以来,南明区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紧盯群众关切的“停车难”问题,联合贵州宏立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立城物业”)、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多方力量,在花果园片区打造智慧停车引导系统,通过“政企协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为超大型社区治理注入智慧动能,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南明路径。
目前,南明区智慧停车引导系统正逐步落地,花果园区域停车场数据已治理推送,百度地图完成联调并上线相关场景,高德地图正在排工期。
工作中,南明区以“数据共享、资源整合”为原则,联合宏立城物业对区域内48个停车场开展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改造,完成6.9万个车位的静态信息治理(包括定位、入口、收费标准等),并通过物联网传感技术实现动态数据实时采集(在库车辆、空位数量等),构建起覆盖10平方公里区域的“一网统管”停车数据库。
数据库建起来了,更重要的是要用得好。该区积极联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将花果园片区停车数据资源接入群众常用的导航软件,通过“导航+车位查询+在线缴费”等功能,为市民提供“找车—停车—缴费”全链条服务,实现“指尖一点,车位尽知”。同时,依托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将车辆出入停车场的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9%,平均通行效率提高70%。
针对松山南路、遵义中路等车流密集、停车需求旺盛的重点路段,南明区还探索实施“智能车位引导”——导航软件实时显示停车场车位占用状态,结合AI算法预测群众停车需求,根据附近的动态停车资源提供停车引导。数据显示,这项功能上线后,区域内车辆平均寻位时间从10分钟缩短至1分钟。
城市停车,一头连着民生便利,一头关乎城市治理。南明区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智慧停车只是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起点,下一步,该局将持续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统筹联动多方资源和力量,将数字力量注入到党建、交通、公共安全、政务服务等领域,持续深化数字化治理实践,推动城市治理更精准、服务更高效,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升温。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冉婷林/文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南明区 “数”海扬帆 “智”启新程》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