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27日上午,记者从乌当区农业产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年上半年,乌当区农业增加值10.5亿元,增速5.4%,全市排名第三;农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万元,增速5.8%,全市排名第五,均取得近年来最好成绩。
据悉,近年来,乌当区委、区政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的目标,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大力发展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药材、茶叶、畜禽、水产等特色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在粮食安全生产方面,乌当区严格落实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集成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大举措,稳步推进粮油产能提升。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3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综合机械化率56.83%,农情助理和农技人员包村服务实现农村全覆盖。此外,构建了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让种粮更有奔头。
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乌当区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产一企、一家一特、一人一技“五个一”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围绕特色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建设农业特色专业乡镇,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占乡镇农业产值50%以上;打造“五零吾当”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创建13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涌现出阿栗杨梅、新堡葡萄、百宜辣椒、新场当小茄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同时,加大农业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引进和培育力度,现有农业龙头企业19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8家;认定合作社243家、家庭农场144户、种养大户279户。积极开办农民夜校,强化技能培训,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942人、高素质农民1783人、市级乡村工匠77人。
接下来,乌当区将围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都市农业发展定位,积极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流通业和农旅服务业“五业”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黎荣)
(《》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