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明区花果园第三小学学生在大课间练习绳操。

南明区尚诚小学大门。
教育是强区之本、发展之重、民生之基。
近年来,南明区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学在南明”品牌打造为主线,以教育“四强”(强学校、强教师、强教研、强学生)三年攻坚行动为主抓手,着力优化全区教育资源布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力以赴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并取得实效。
A强学校
保障优质学位供给
2024年9月,南明区尚诚小学揭牌开学。
据了解,该校是南明区按照“东西南北中”全方位打造16所优质示范校的其中一所,位于花溪大道中段的诚景·尚城小区。在“尚德立品,诚教创新”的核心办学宗旨下,该校将“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具体化,推出独具特色的“三美”教育目标,通过“一中心两带动三促进”模式,致力于提升教师素质与教学能力,努力成为优质示范校,为区域教育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南明区聚焦“强学校”,提升学校软硬件办学条件,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保障优质学位供给,让优质办学更有力度。
坚持党建引领。南明区教育系统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努力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分层次开展党组织书记校长培训、后备干部培训、党员培训,全力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今年4月24日,2025年南明区教育系统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在翠微小学开班,通过开办“书记课堂”、创办“书记讲堂”、举办“书记沙龙”、打造“书记擂台”等方式,提高全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党组织书记的履职能力。
实施强校计划。南明区全力以赴建强区属各中小学幼儿园,2024年新建、改扩建校园9所,新增学位4800个,完成对贵阳市第十一幼儿园、贵阳市第十五中学等16所校园的升级改造;2025年,拟新建、改扩建、小区配建中小学幼儿园5所,预计新增学位4020个。同时,南明区拟通过3至5年时间在“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打造至少20所新示范校,促进各区域中小幼一体化发展、均衡优质发展。
深化集团办学。为全面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南明区实施了新一轮集团化办学,制定了2023年至2028年的5年推进计划,将全区中小学划分为12个(紧密型、联盟型、项目型)教育集团+2个(合作型)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学,南明区培育和孵化了多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公办中小学教育集团,为实现“校校优质、教育强区”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南明区被确立为省级集团化办学改革项目县。
B强教师
夯实“教育强区”建设之基
2024年11月24日至12月14日,南明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分批组织30名初中校长和骨干教师,前往北京师范大学开展中小学骨干教师“涵养计划”跟岗研修;
2025年4月22日,贵阳市第四批“三名”工作室工作推进会南明区分会场在贵阳市第十六中学举行,多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展示2024年工作成果、提出2025年发展规划;
2025年9月7日,南明区举行庆祝第41个教师节活动,以三大篇章为主线展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成就和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
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聚焦“强教师”工作,南明区通过抓牢师德建设、强化教师专业培养、充实教师队伍力量等一系列务实举措,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抓牢师德建设。南明区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成立师德师风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问题导向,多举措、全覆盖组织查摆2024年以来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师德师风工作长效机制,严格执行从业禁止制度、强制报告制度、通报曝光制度、追责问责制度,通过一系列强师德、正师风、铸师魂举措,南明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提升。
建强师资力量。积极探索多元教师补充机制,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人才引进机制等措施,借助公开招聘、人博会引进、公费师范生录用、选调等方式,不断补充中小学教职工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25年,南明区计划招聘教师243名,其中公开招聘教师132名,引进教师人才80名,招聘优秀公费师范毕业生31名。
强化教师培训。开展多元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2025年上半年,累计开展学科专项培训、专项技能培训6期,覆盖全区60%以上在岗教师。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有效提升了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专项技能以及岗位适应能力,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C强教研
多举措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今年3月,为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南明区启动主题为“聚焦素养·让学习真实发生”的“南明之春”优质课评比活动。此次评比活动包括学前、小学、中学多学段、多学科。
近年来,南明区坚持抓牢教育质量生命线,持续充实教研员队伍、创新教研体制机制、完善教研网络体系,推动观课赛课、以研促教、教育科研等方面赋能提质,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观课赛课提质效。以“南明之春”赛课活动为载体,南明区促使教师更深入地钻研教材、课标,赋能教师教学行为、教学思想变革,激发教研活力,增强教研动力,提升教研能力。2025年“南明之春”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共评选出优质课一等奖152节、二等奖202节、三等奖141节。
以研促教助发展。南明区邀请各级专家对全区教师进行各类专项培训,帮助教师打开视野,通过开展课标解读、新教材解读、课例研究等活动,引领教师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2025年上半年,南明区组织开展区级教研活动263次,承担区级讲座99次,执教区级公开课26节,惠及全区10703人次;参加教研专项培训活动189人次,共计1634学时;撰写专题(调研)报告、论文44篇。
教育科研结硕果。南明区成立“南明教育学术工作组”,致力于教科研的统筹和组织工作,持续实施教科研“新锐计划”,精准培养教科研人才,推动全区全学段校本教研专题(专项)研究落地,形成“审核-立项-研究-结项”闭环,实现以校本教研助力教学发展。今年7月,南明区完成全区全学段“校本教研——专题研究”项目结项审核562项。
D强学生
“五育并举”赋能学生发展
绳操、竹竿舞、扇操……南明区花果园第三小学的课间时分精彩纷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多彩课间活动让学生在体育运动和趣味游戏中强健体魄、快乐成长。
今年,南明区教育局印发《南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上课、作息时间实施意见(试行)》,要求各中小学课间时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每天上下午各开展一次大课间,每天必须开设一节体育课,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锻炼时间不低于2小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当“课间十分钟”延伸为“活力一刻钟”,师生走出教室、拥抱阳光、尽情“撒欢”,操场上洋溢着蓬勃活力和欢声笑语。看似简单的变化,实则蕴含着教育理念的深刻转变。
近年来,南明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积极探索“五育并举”新机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德育方面,南明区深化课程思政主渠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改革、课后服务有机融合,打造“学科+”“社团+”“团队+”大思政课堂;拓展红色教育新实践,开展多形式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及研学活动,深化学生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智育方面,南明区以首批“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教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知识技能,多措并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从而实现智育目标。在2025年贵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南明区荣获贵阳市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组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以及中学组二等奖6个、三等奖5个。
体育方面,南明区组织开展“拥抱健康 快乐同行”南明区十万师生阳光体育运动系列比赛及2025年贵阳市“山花杯”校园足球周末超级联赛南明区预选赛;积极推动“游泳课程进中小学试点”工作,并在翠微小学广泛开展游泳普及活动。
美育方面,南明区深入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提升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区属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严格按照各学段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艺术相关课程,打造艺术课程活力课堂;积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艺术选修课程和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需要;组织开展“童心跟党走 一起向未来”南明区中小学生艺术节等精彩纷呈的艺术活动,助力学生提升艺术素养。
劳育方面,南明区创新提出组织管理“系统化”、课程建设“规范化”、师资队伍“专业化”、三方育人“联动化”、基地建设“阵地化”五化工作模式,推动劳动教育落地见效。2025年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劳动强心智 科技赋新能”劳动教育实践技能展演活动,在学生动手实践中播下热爱劳动的种子。
通讯员 熊道娴/文 赵松/图
(《推进教育“四强”三年攻坚行动 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精彩答卷》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