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点一个菜吃不完,扔了又可惜,现在有了小份菜,既能多尝几个菜,又不用担心浪费。”9月12日,在云岩区某便民食堂内,居民王女士一边用餐一边笑着说。
“您好,我们店支持小份菜,两位点四个菜差不多够吃啦。”在世纪城“四季餐馆·贵州菜”餐厅,服务员李丹正笑着给刚入座的顾客提建议。
……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贵阳市的大小餐馆已是常态。随着“文明餐桌”行动的持续推进,“小份菜”“半份餐”在贵阳各社区的便民食堂、餐馆中悄然流行,成为居民日常践行“文明餐桌”理念的生动实践,让“光盘行动”从口号落到了餐桌上。
走进位于世纪城的社区便民食堂,“适量点餐 杜绝浪费”的文明餐桌提示牌醒目摆放,点餐窗口的菜品陈列区里,“小份红烧肉”“半份炒时蔬”“单人份酸汤鱼”等菜品被单独摆放,每份菜品的分量约为常规菜品的一半,价格也相应下调。食堂的工作人员介绍,自推出小份菜以来,不仅受到老年居民、独居人群的青睐,不少上班族也会选择搭配小份菜作为午餐,推行“小份菜”后,食堂的厨余垃圾量较之前减少了近30%。
“以前朋友聚餐,总怕菜点少了没面子,最后一桌子菜剩一半,看着都可惜。”市民李女士常和朋友在外就餐,她明显感觉到,现在大家点餐更理性了,“上周我们4个朋友吃饭,点了3个热菜1个凉菜,还特意要了小份,最后全吃完了,结账时心里特踏实。”餐馆老板刘先生也算起了“文明账”:“自从推出小份菜和半份菜,食客打包的多了,剩菜少了,我们后厨的食材浪费也少了。”
除了社区便民食堂,记者发现市内多家餐馆也积极响应“文明餐桌”号召,推出小份菜服务。在一家主打贵州家常菜的餐馆里,菜单上专门增设了“小份菜专区”,涵盖了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等10余道经典菜品。“我们根据就餐居民的用餐习惯调整了菜品分量,如原本适合3至4人食用的‘辣子鸡’,现在推出了适合1至2人的小份装,既能满足顾客需求,又能从源头上减少浪费。”餐馆老板说。
从“吃不完”到“刚刚好”,小份菜的走红,是社区居民对“文明餐桌”理念的主动践行,也是城市文明素养提升的微观缩影。一位市民表示,希望推动更多商户加入“小份菜”服务行列,同时结合贵州本土饮食文化,探索推出更多适合市民需求的文明用餐新形式,让节约、健康、文明的用餐习惯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梅
(《按量点餐成为贵阳文明新“食”尚》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