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党组织日常监督
加强作风建设,不仅需要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而且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日常监督作用。
强化党组织日常监督,首先应筑牢思想堤坝。全面系统及时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强化日常纪律教育,明确党员干部的行为红线与底线,积极主动作为,在日常监督上下功夫。
破解“本领恐慌”,提升日常监督能力水平。一方面,强化案例教学,提升精准监督能力。另一方面,善用科技手段,为日常监督赋能增效。
提升党组织日常监督效能,必须完善制度保障。一是强化党组织上下联动机制,形成纵向贯通的日常监督渠道。二是健全协同监督模式,构建横向协同的大监督格局。三是拓展党组织日常监督方式手段,实现监督常态化。四是完善保障机制,推动党组织力量下沉,使监督向基层延伸。五是推动健全责任机制,压实监督链条。
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监督效能的保障。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抓住“关键少数”,将过硬作风贯穿监督全过程。
张丽丝 光明日报
多些“厂区”向“景区”的蜕变
蓬勃发展的工业旅游,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传统工业的边界。在行业高歌猛进的同时,部分工业遗产改造仍停留在“挂牌子+摆设备”的初级阶段,内涵挖掘不足;一些科技园区参观流于表面,核心工艺展示不足;深谙工业精髓又精通旅游运营的复合型人才缺口大。突破瓶颈,释放潜能,关键在于走好工业与文旅、科技深度融合之路,推动工业旅游从“有”到“优”。
规划领航,绘就融合路线图。将工业旅游节点有机嵌入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打造业态协同、特色鲜明的区域旅游产品矩阵,系统构建集“生产观摩、互动体验、科普教育、衍生消费”于一体的复合型工业旅游价值链条。
立足特色,培育多元主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依托独特的建筑风貌、生动的生产场景、精湛的工艺流程等核心工业资源,开发建设工业遗址博物馆、智能化生产线观光走廊、沉浸式产品工坊等特色项目,推动“厂区”向“景区”的华丽蜕变。
场景革命,打造沉浸式新体验。对现有特色产业小镇、历史文化街区、闲置厂房等,善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注入创意与互动元素,打造兼具观赏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旅游产品。
机制创新,畅通发展快车道。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的扶持政策,设立工业旅游业态创新专项奖补资金,对内容创新、技术应用、模式探索成效显著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通过持续优化发展软环境,在促进产业、带动就业、增加税收的同时传承文化,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侯喜保 经济日报
(《观点 聚集》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