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避暑季,修文县六屯镇大木村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接待旅居游客超5万人次,旅居收入突破400万元。对照这组数据,难以想象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个地处偏远、产业单一,只能靠天吃饭的传统布依村落。
从贫困落后到成为年游客接待量超10万人次的“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从各族群众生活拮据到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大木村的华丽蜕变,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红林10余年的坚守与付出。
“大木村以前只能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小时候乡亲们辛苦一年却因干旱、洪涝颗粒无收,那难寻温饱的场景一直刻在我心中。”李红林说。那时起,他的心中就埋下了“改变家乡”的种子。
长大后,李红林外出务工,当过建筑工人,也做过小生意。后来,李红林抓住机遇承包煤矿,凭借坚韧与诚信积累了一些财富。正当事业稳步发展时,2012年,国家乡村旅游发展政策让他看到希望,“大木养育了我,现在该我为家乡出力了。”同年,他毅然放弃煤矿行业,与兄长李政忠一同返乡,开启了振兴大木村的奋斗征程。
回到家乡,李红林第一件事便是调研村情。他发现,大木村虽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和秀美的山林景观,但产业结构单一,仅靠传统农业难以带动村民增收。村里缺乏标志性的景观,难以吸引游客停留,发展旅游的基础薄弱。
“想要改变家乡面貌,必须打破产业局限,打造核心旅游吸引物。”李红林说。为此,村委会召开了村民大会,大家一致同意将乡村旅游业作为新的出路。
李红林说:“旅游就是要有山有水,大木村有山、有树,但是没有水。”修建人工湖的想法,逐渐在李红林心中成形。但不少村民因为世代耕种、舍不得土地,加上早已习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生活,人工湖修建项目推进艰难。
深知村民顾虑的李红林,决定用实际行动打破僵局。为了让大家放心,他率先流转了自家的土地,还自掏腰包垫付了其他村民的土地流转费,用真诚与担当打消大家的后顾之忧。看到他带头冲锋,村民们慢慢放下顾虑,纷纷加入项目。
花了3年时间,投入1000多万元,大木金叶湖终于建成。成了村里的核心旅游景点,为大木村的旅游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看着建成的金叶湖,李政忠又有了新思考:“光有湖还不够,得让游客能留下来、住得舒服。”他联想到西江千户苗寨依托民族特色建筑发展旅游的成功模式,对李红林说:“我们布依族老房子也有独特魅力,改成民宿肯定能吸引游客。”
改造民宿需要村民腾出老房,居住问题成了关键。李政忠主动提出:“我来垫资建移民新村,让大家先住上新房子,再放心改老房。”他个人全额垫资4100万元,启动移民新村建设。2014年底,新村建成,全村200多户村民全部搬迁入住。宽敞明亮的新房,不仅让村民们住得安心,更为民宿发展扫清了障碍。
2016年,李政忠突然病逝。这让李红林陷入悲痛,但他很快振作起来:“振兴大木是我们兄弟共同的梦想,只要我还在,就一定要把这条路走下去。”同年,他当选为村委会主任。2020年,他又同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2017年,李红林主动前往重庆洽谈旅行社合作,成功吸引162名游客到大木村旅居。游客们住进整洁的民宿,漫步金叶湖畔、体验布依风情,连连称赞“这里是避暑好地方”。这让村民们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了旅居发展的潜力。
为了让大家更有信心,李红林又自费组织有意愿的村民前往西江千户苗寨考察。在苗寨,村民们亲眼看到特色民宿如何吸引游客、带动增收,心中的疑虑彻底消散,发展民宿的信心愈发坚定。
考察归来后,12户村民主动提出改造自家老房,加入民宿产业,为大木村乡村旅游注入了新活力,也让“文旅融合”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随着旅游业发展,部分传统民居年久失修、民族文化传承面临断层的问题更加凸显。李红林深知:“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也是民族团结的纽带。丢了文化,旅游就成了‘无源之水’。”他积极奔走,争取资金,对40多户传统民居进行立面改造,让古老村寨在保留特色的同时焕发了新的生机。
与此同时,依托拥有400多年历史的银杏树广场,大木村建成了民族文化长廊和民俗传习所。这里定期举办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等传统节日活动,斗牛、斗鸡、山歌比赛也轮番上演。尤其是“六月六”,全村会举办晚会,各族群众同台演出,欢声笑语回荡在村寨上空。这些活动,不仅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民族文化,更让布依族文化在传承中创新,成为各民族共享的精神财富。
李红林还牵头建设了民族团结食堂、民族文化广场。“每年过年杀年猪时,这里最热闹,二十几桌人坐在一起,各族群众同吃杀猪饭、共话团结情。”李红林笑着说。如今,“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氛围,早已成为大木村最温暖的底色。
10多年来,大木村的变化实实在在:从人均收入不过万元,到2024年人均收入超2.4万元;从“靠天吃饭”的偏远村落,到游客慕名而来的“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不仅是数字的跨越,更是村民生活品质、精神面貌的全面提升。
“未来,我就想带着全村人继续往前冲!不仅要让村里各项指标都走在全省前列,更要把大木村打造成全国闻名的旅游村寨。让各族乡亲的日子像布依族米酒那样,一天比一天甘甜醇厚。”李红林的话语满是对家乡的期许。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顾林晗
(《坚守初心 绘就团结共富图》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