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伤”的刀锋书店

来源:贵阳日报     2025年10月16日        版次:A07    作者:

刀锋书店

特约撰稿人 韩浩月 文/图

刀锋书店在桂林、漓江边上。每次去桂林,都要去一次刀锋书店。每次去刀锋书店,感觉都像是第一次去,我也无法解释这个印象是怎么产生的,可能和刀锋书店内部布置经常有变化有关,也可能与刀锋书店所在之地是游人如织的景点有关。

外地的书友谈到桂林的独立书店,总会说到刀锋书店,桂林当地的文化从业者以及书迷,也把刀锋书店当作桂林的一张名片。到2025年,这家书店已经存在20年了,一家书店可以存活这么久,就已经和所在城市深度绑在了一起。

在去刀锋书店之前,这家书店曾因漓江洪水淹店而触动全国爱书人的心。2024年6月19日,受特大暴雨影响,洪水漫过漓江堤坝,岸边的刀锋书店被淹,水位到达书架半身的位置。被淹后的刀锋书店可以用“满目疮痍”来形容。当时有网友提议捐款救助书店,但书店婉拒了这个好意,他们默默地打扫店面、晾书晒书,并发起了一场主题为“方舟计划”的艺术共创活动。

我于夜灯初上时到达刀锋书店时,这场艺术共创活动正在进行中,诸多艺术家使用被水泡过的图书,进行了一次集体创作,那些变形的泡水书,在装置艺术的手法下,造型夸张艳丽,颜色缤纷夺目,通过视觉进入心灵,有一种震慑人心之美,洪水早已不知所终,但这些装置艺术品,把一部分洪水留在了书籍中,留在了书店里,虽然没有目睹洪水袭店的真实场景,但通过装置艺术品的呈现,还是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压迫感。

我拍摄下来的诸多图片中,有一作品名为《选择》,泡烂的图书竖立起来,并从中间被打开,书页内部有被烧灼的痕迹,在水与火经过的地方,有着状似鲜血的颜料滴下,在这片“血沃之地”,生出了青苔和鲜花,还有一只很萌的小鸟在裂缝处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外面的世界……这样优秀的装置艺术品,那天在书店中展出了一二十处,每处都值得流连,反复观看。那晚的参观者,无一例外都很安静,连去结账的读者说话声音都很小,能想象到,每位前来这里的读者,内心仿佛都变得轻盈易碎。

我在刀锋书店买了一本《伍尔夫传》和两个印刷了“刀锋书店”的啤酒杯。《伍尔夫传》是被塑封好的,但无孔不入的洪水,还是在它的封底留下了一片水渍。回家后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总是身不由己地用手指去触碰那片水渍,因而读这本书,还多了些传记读物之外的感受,数月过后,读过的内容忘记了许多,但留在手指上的触感至今清晰。

刀锋书店的店名源自毛姆小说《刀锋》,记得书店里有大量毛姆小说中文版图书,由此可见书店创办者对毛姆的喜爱。但现在的刀锋书店已经逐渐脱离了毛姆小说“欲望是刀锋,越过即获得”的原意,它更多让人想到书店和图书,在面对平淡的生活时,会如刀锋般锋利地划过生活的肌体,使人感到疼痛的同时也感觉到幸福。

“受伤”过的刀锋,会更锋利。如同不断被打磨的心灵,会更如镜般干净而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