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 聚集

来源:贵阳日报     2024年12月23日        版次:A07    作者:

向“短板”要动力

事物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各要素之间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自然就会产生长板和短板。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短板是阻碍发展的薄弱环节,是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木桶容量”更大,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对补短板的要求也更高。对待短板,要坚持辩证眼光。许多短板主要是成长中的短板、发展中的问题,常常积蓄着“后发优势”,具有潜在的增长空间。比如,我国汽车产业抓住电动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历史机遇,率先改换赛道,发展新能源汽车,十年磨一剑,形成了国际竞争新优势,把短板补成长板。可见,坚定信心把短板补齐,就会形成发展新动力,实现弯道超车。补短板不是不加区分、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到那些深层性、关键性问题。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补短板上下真功、见实效,才能切实夯实发展基础、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刘小鸽 人民日报

重视培育良好社会心态

进入新时代,我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从整体来看,我国社会心态主流积极健康,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提升。但同时,伴随各项改革开放举措向纵深推进,民众利益诉求分化、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社会利益与矛盾冲突更加复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消极、非理性的社会心态。尤其是近年来一些负面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反映出当前我国社会心态需要特别关注认知惯性诱发消极情绪,以及数字时代平台算法加剧心态极化。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兜底性民生建设是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保障,要建立和完善覆盖重点就业群体和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灵活的就业政策,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继续推动改革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加快出台各项激励性政策,推动第三次分配更好发挥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抓手。建议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社会工作部工作范畴,在建设、干预与服务三个层面进行统筹,建立社会心态监测预警、演变研判、干预引导及研究分析等多层面的治理架构,从而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现代化的治理体系是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载体。把握不同阶层的利益期望,努力凝聚发展共识;扩大公众参与,使政策更为公平合理;据实评估重大社会事件对个体和特定群体造成的心理情绪影响,做到对社会心态风险的早发现、早预测、早准备。

廉思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