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流量城市
在社交媒体大行其道的当下,城市越来越会“冲浪”了。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城市在社交网络中出圈,站上流量的潮头,成为人们口中的顶流。一个个“城市+流量”的现象级传播事件中,让我们不得不审视城市发展与流量之间的关系。本期“他山之石”,探讨“网红城市”带来的发展启示,聚焦如何借助互联网打造城市品牌、如何借旅游热度提升城市品质等话题。
荣昌:党政主官直接站上前台
今年“五一”假期,最受关注的城市、流量最垂青的城市无疑是重庆市荣昌区。该区举办“卤鹅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消费季”,以卤鹅为依托,推出包括美食、文旅、非遗等元素的“N+1”多元“宠客套餐”,让当地消费市场迎来历史性突破,假期实现零售额20亿元,同比增长258%。
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港澳台新闻部总监,高级记者陈良飞认为,在前一代网红城市中,网民是挺在前面的,通过分享体验感受的方式来引发裂变式的流量聚集,当地的党政主官则隐在幕后调度协调,最多只是文旅局长站上前台;在新一代网红城市中,党政主官直接站上前台,与网民面对面对话,通过事件营销的方式短时间内吸引流量的涌入,以听劝和接地气的方式做好游客的服务,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网友自发分享,形成巨大网络声浪。他进而提出,党政主官是否愿意亲自下场参与流量城市的塑造,当然是个体选择。但是,领导个人IP和城市形象塑造深度绑定的时代已经到来,无可回避。
哈尔滨:“四季长红”的流量密码
“五一”假期,哈尔滨再次以“春花烂漫”与“冰雪余韵”交织的独特魅力,吸引全国游客奔赴这场“没有淡季的约会”。这座曾以冰雪经济“一夜爆红”的北国冰城,正通过文旅资源深度开发、基础设施迭代升级与全民宠客模式的持续创新,将“网红”标签转化为“长红”实力。
当年冰雪大世界的退票事件彰显了哈尔滨的危机公关能力,但今年游客感受到更多的是润物细无声的细节关怀。实施“宠客龙江”“舒享龙江”“护游龙江”三大计划,从景区免费直通车、更衣室扩容至32个,到公交站牌一周内焕新,均体现了“游客需求即行动指南”的响应速度。五一期间酒店价格涨幅不超过淡季均价的30%,违者纳入“黑名单”。“公主请下车!”的礼遇,已成为哈尔滨的士司机的“待客标配”。
淄博:社会治理更精准更高效更可感
基层社会治理,最忌力量分散、各自为战。淄博主城区张店区将区综治中心升级打造成区市民诉求服务中心,整合69个涉民部门、13个重点行业专业调委会,形成集“矛盾诉求纠纷收集、分流处置、分析研判、指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工作平台。
数字赋能难点在于去除“数据烟囱”,让数据资源标准统一、互联互通。张店在全省率先探索编制“统一标准地址”,花了一年时间,组织基层网格员为全区149个社区(村)、24428个楼栋全部编码,让每栋建筑有了统一标准的“身份证”,用地址串联起社会治理要素,实现了空间地理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在张店,基层不仅有资源可用,还有调动上级资源的“发号令”。张店把很多地方探索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有效做法,进一步提升为“村居发令、部门执行”新机制:遇到社区难以解决的问题,社区书记可以以“平安张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调动责任部门现场解决纠纷。
老百姓对社会治理的意见和怨言,多数表现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张店让服务走在监管前,普法走在执法前。以消费维权为例,张店实行“先行赔付”机制——只要消费者投诉问题属实,政府先赔付再追究商户责任,让消费者不出市场就能得到暖心的维权服务。细“治”入微,绣花功里夯基础,才能让“网红”变“长红”。
(《他山之石》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